别人成仙得道,我是白骨成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寻找新物理学

博文

中国科学研究者缺少创新的勇气

已有 2094 次阅读 2025-10-12 10:37 |个人分类:我思故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研究做新的,这个谁都知道,但是什么是新的? 在现实中,这个新是新成果,只要结果是新的就可以。但是在历史上,这个新,是别人都几乎不知道。牛顿,有些内心扭曲,他做出来的研究他自己不愿意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知道就他知道,这会让他内心感到无比的畅快。

   但是当下的评价机制已经扭曲了科学真正的新的意思。为了更好的发表文章,这个新变成了大家都知道的新,都能理解的新。而这,正是科学停滞的根本原因。科学研究,如今已经成为了热点突击。有了热点,投钱,买仪器,找学生,日夜研究,出结果,发Nature、Science,发不了也出个顶刊。这成为了很多领域的研究模式。

   但是,这是科学研究么?如果这样,科学又如何进步呢?

   我想,库恩的小册子真的被误读了。在他那里,他描述了一种罕见的科学进步模式,就是科学在出错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库恩的想法,陷入了某种哲学迷思中,因为他认为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不会错的,所以彼此之间是无法比较的)所以这导致,很多研究者,以为只要在一个研究领域不断折腾,就一定会发现错误,导致一场科学革命。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领域,折腾多了,最后就是没有什么研究的。

   真正会出错的,是少数的。而且发现出错,也一定是有着一些特殊的原因。即使是错误的,也需要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比如地心说到日心说,你得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如果没有新的想法,就不可能发现错误,在这一点上,库恩说的很正确。

   所以科学的进步,是因为有了新的想法。如果这个想法别人都不知道,甚至是想不到的,这样的想法才是最好的。(当然必须正确)如果追求热点,那么这样的想法就不可能出现。

   全新的想法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就只有一个。但是和以前不一样的想法,甚至推翻以前的想法的想法,却总是很多。一个人觉得这种新的想法不多,是因为研究的不够,理解的不透而已。如果你就跟着热点,那么你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新的想法。

   如果一个新的想法,和以前的观念,差别极大,那么这样的想法就越重要,越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如果这样的想法,没有别人想到,甚至都不知道会这样的,那么这样的想法就对科学的进步有利。当然,做这样的研究,在当下的时代,也越得不到支持。

   我的研究,就几乎都是这样的。

   所以,做什么样的研究,更多的时候是这个社会支持什么样研究的结果。中国科学家缺少创新的勇气,不要说谈什么0到1,其实1到10的研究都很少,绝大部分都是10到100的程度。

   因为一个研究,终归会放到科学史中才会作比较。要从整个科学史中,才能说清楚你这个研究的新意究竟有多少。

   把自己的研究,吹嘘成0到1,是让人无法理解的。

   当然,有少数的人走向了一条无人可知的小路,原因是多种的。所以我相信,未来会有一批本土的中国科学家获得诺奖。但是我相信,这些人一定不是那些追逐热点的人。如果像我这样的脑子已经不好使的,都会做出全新的研究,那么也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比我聪明很多的,运气比我还好的,做出重要的科学突破。

   如果没有,那真的就是一种遗憾。未来的25年,我希望我还能活过25年,我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国本土,究竟是谁,又有多少,会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他们又经历了什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505615.html

上一篇:类球谱的发现(20)新世界已经降临
下一篇:科学研究的水平是按照0.1为区分度的
收藏 IP: 111.27.171.*| 热度|

26 郑永军 宁利中 杨学祥 陆仲绩 许培扬 范振英 刘进平 杨正瓴 曾杰 代恒伟 张学文 郁志勇 胡泽春 高宏 池德龙 刘跃 谢力 钟炳 李陶 冯兆东 李侠 徐明昆 王成玉 崔锦华 高友鹤 帅凌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6 0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