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成仙得道,我是白骨成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寻找新物理学

博文

科学的一切几乎都是公开的

已有 3106 次阅读 2025-10-15 11:00 |个人分类:我思故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领域当然也有尔虞我诈、自以为是,但是科学成果都是以公开的方式呈现,供同时代的人和后来的研究者思考和评价。所以,科学的一切几乎都是公开的。我们一直尝试理解科学的进步,但是至今有一些方面依然无法理解,因为人类的一切,都掺杂着许多偶然的成分。

   由于研究成果是公开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研究水平究竟是什么层次,就会有一个越来越公平和正确的结论。也是由于研究成果是公开的,所以不应该杜绝任何思考的结论。在近代科学的早期,任何的奇思妙想都会被记录下来,流传后人。只是后来,这样的想法,变得越来越闭塞,让科学研究失去了本心。

  对和错,永远都是相对的。这是库恩一生纠结的困惑,我们没有能力从根本上来判断究竟什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们只是看起来,有一些更好的理由,来说明,我们做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从实验的角度来说,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从逻辑的角度来说,终归,是从某种力量的角度来说。

   科学带来的是力量,而非其它。

   科学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某种真相,改变了我们理解整个世界的方式。但是说,这就一定是正确的,这纯属胡扯。

   从根本上来讨论这些问题毫无意义。我们所做的,就是找到一些确定性的理论,来论证研究更加合理,特别是是在现实中,的确让一些事情发生了改变。

   从今天看近代科学的诞生,就变得更加的清晰。但是这不意味着,近代科学一定会出现,或者以那样的方式一定会出现。我们能更加明确,那个时候发生的事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又究竟影响了什么。开普勒的研究以一种非常突兀的方式而出现,彰显了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

   只有那些公开的研究结果,才告诉我们,整体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才会反复的被后来的研究者所研究。这个世界,似乎真的存在某种确定性,虽然我们无法确定,但是这就已经足够。

   只要我们拥有这似乎不多的窥视这个世界的能力,那么人类就会更好的发展下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506027.html

上一篇: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下一篇:如何理解量子力学?(1)导言
收藏 IP: 111.27.171.*| 热度|

30 宁利中 刘进平 许培扬 李志林 霍小鹏 高宏 曾杰 胡泽春 杨学祥 杨正瓴 代恒伟 崔锦华 郑永军 孙颉 齐云龙 钟炳 张忆文 朱晓刚 钟茂初 李文靖 尤明庆 朱林 晏成和 郁志勇 杨文祥 池德龙 刘跃 吕健 刘全慧 席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25 1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