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新原则引入到SU(3)壳模型中会统一整个核结构么?

已有 1247 次阅读 2023-8-9 22:18 |个人分类:心智之旅|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多亏了Kota的书,最近把SU(3)对称性的历史仔细的了解了一遍,细节当然还有很多不清楚,等待以后一点点研究,但是我开始意识到我发现的新原则绝对不是我这一条路。SU(3)壳模型距离新突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其他的一些研究也是非常有机会的。我很幸运,最先做出了突破。我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可能已经开始做了吧。

    SU(3)壳模型始于1958年Elliott的工作,他首先引入SU(3)对称性,描述轻核的转动谱,第一次把壳模型和形变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当推到更大的核壳的时候,由于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SU(3)对称性就不好使了。关键是Arima等人发现了赝SU(3)对称性。后来J.P.Draayer等人,在赝SU(3)对称性的基础上,发展了赝SU(3)壳模型,做了大量的研究,解释了中重核的转动谱的性质。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SU(3)对称性的各种性质,特别是高阶作用,都做了系统的研究。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的许多想法,其实也是从Draayer等人的工作中引入进来的。

    SU(3)对称性已经应用在轻核领域做了非常详细的讨论,给出了非常好的符合实验的结果。而赝SU(3)对称性也已经很好的描述了长椭球的转动性质,在这里SU(3)高阶作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把我发现的新原则引入进来后,就和我最近讨论的长椭扁椭的形状相变一样,很容易的就会推广到所有的原子核上,解释所有原子核的所有能态的所有性质,完成核结构的统一。(我现在开始非常肯定这一点了)

    很难想象,五年前的偶然发现,居然一点点的产生了如此不可思议的链式反应。发现了新的原则,有望改变整个核结构的研究观点,使得SU(3)对称性从以前的重要的对称性之一变成了现在的最重要的对称性,这也必然进一步推动核结构代数方法的发展(以前国内做核结构代数方法的很多,现在已经快没人做了),有望统一整个核结构,也有望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揭示出强关联耦合系统的奥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398437.html

上一篇:在LK-99材料中出现室温超导的一些想法
下一篇:科学研究,做科学,还是做研究?
收藏 IP: 111.27.170.*| 热度|

2 杨正瓴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