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外惊喜,老文的一篇博文(“少说废话”何以成为成功要素)入选科学网2023“年度十佳博文”。2024年1月27日受邀参加科学网直播访谈,问题是:在您看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诚实而并非谦虚说,尽管我做了20多年研究生导师,但我不知道何为“良好”。庆幸的是,我指导过100多位研究生,他们的个性、天赋、基础、追求等千差万别,但我没有与任何一个学生的关系很糟糕。
我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教学相长。
基于此,我认为,师生双方遵守各自和共同的伦理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和保障;从更有利于研究生成长成才看,还有两点非常重要。
其一,师生之间对彼此充满信心。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福德做过一个训鼠试验:把一群完全相同的老鼠随机分成两组,代号分别叫做“聪明鼠”和“笨拙鼠”,然后让一群学生教老鼠走迷宫。教学完毕,“聪明鼠”的成绩显著好过“笨拙鼠”。
一样的老鼠(只是代号或“标签”不同),一样的训鼠师,不一样的成绩,原因何在?研究发现,分到“聪明鼠”的学生对自己的老鼠有信心,愿意花更大力气去培训自己的老鼠。
这个试验启示我们: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信心比金子更重要。”师生之间对彼此充满信心,是各自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其二,换位思考促进共同成长。
没有成长,再好的师生关系也毫无意义。相互成就,师生关系好上加好。
有研究生在网上提出一个有趣问题:如何把导师培养成“杰青”?我认为这是一种类似于“翻转课堂”的主动学习思维,值得称道。它挑战了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激发了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想象。
传统观念中,培养人才是个教师单向输出或学生单向接收的过程。典型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现的就是这种过程。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所谓蜡烛精神,赞颂的也是这种单向过程。
单向过程虽然伟大,但是否最有成效?
认知理论告诉我们,最有成效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Peter F. Drucker)也许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培养人的最重要方式,是把他们当老师使;没有人比一个好老师学得多。
我们从《西游记》中也可以得到启发:最有成效的师生关系必然是双向的,就像唐僧师徒那样,点亮自己、照亮彼此。
取经团队到达灵山后,唐僧反谢了三个徒弟。孙悟空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
如何把导师培养成“杰青”,是一种研究生主动教别人或把自己当老师使的读研方式。研究生如果立志成为一流人才,那么可以从思考这种问题开始,然后扎实有效地实施、推进。导师如果想更好地成就学生,那么要敢于和甘愿成为研究生的“可塑之才”。
(2024年1月31日整理和补充于长沙-汕头航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