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b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bi

博文

名家博士论文17:我国人工智能领军人物汤晓鸥博士论文1996年麻省理工学院 精选

已有 5422 次阅读 2023-12-18 08:36 |个人分类:名家博士论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惊闻我国人工智能领军人物汤晓鸥先生仙逝,终年仅55岁。

20231216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公众号发布讣告: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浦江实验室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先生因病救治无效,于202312152345分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汤晓鸥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矢志创新、勇担重任,富有家国情怀和战略眼光,把全部精力奉献于计算机科学研究,积极推动原创技术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96年,汤先生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Transform Texture Classification(转换纹理分类,不懂专业,不知道翻译得是否准确,有一点确定:ChatGPTT就是Transformer),论文全文,汤晓鸥博士论文.pdf,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的MIT Theses(可以理解为麻省理工学院机构知识库的硕博论文部分)提供此全文,记录为:https://dspace.mit.edu/handle/1721.1/41007。此文文摘也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4312131。从其博士论文封面可以看出,汤先生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大名鼎鼎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联合培养的博士,专业是应用海洋科技(Applied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据说其博士期间参与海洋机器人的研制,其本科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硕士是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

说先生“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应该与先生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有关,如王晓刚(商汤研究院院长)、陶大程(京东探索研究院首任院长兼集团高级副总裁)等。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3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何恺明(1984年出生,深度残差网络主要发明人),其是2003年广东省高考状元(标准分满分)2007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本科毕业后读汤先生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2011年博士毕业后入职微软亚洲研究院(汤先生20053-20081月在此工作),后入职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最近消息是其将入职汤先生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Picture1.jpg

1:汤晓鸥()和何恺明

普通公众关心的是,汤先生是商汤科技的创始人和实控人,身价多少多少亿;科学界或许知道,先生也是浦江实验室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家国情怀和战略眼光”,的的确确。

Picture2.png

2:商汤Logo

Picture3.jpg

3:浦江实验室Logo

汤先生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不少工作,很多介绍中可以发现,其2008年任研究院多媒体集成技术研究室研究员兼主任,2009年起至今任研究院副院长。当然,这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共建有关。早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度参与了研究院的建设。深圳理工大学()与研究院颇有渊源。

有些考核中,有“一票否决制”,就是如果这一项不达标,其他再好也没用,年终奖就没有了,也不能参与各种评优啥的。健康,对于作为个体的人而已,显然也是“一票否决制”。这个道理不难懂。但,人在江湖,免不了各种奔波和忙碌,真正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各种“内卷”、适时关心自己健康的人,不多,特别成功的和特别不成功的,概莫如此。呼吁大家,适度积极吧(当然也不是躺平),至少如果已经感觉到累了倦了,该放松放松,该休息休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109-1414268.html

上一篇:名家博士论文16: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博士论文1938年加州理工学院
下一篇:贺Satellite Navigation被SCI收录
收藏 IP: 113.29.58.*| 热度|

10 王安良 武夷山 崔锦华 杨正瓴 郑永军 谌群芳 孙建成 赵凤光 郑强 孟利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