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听说吴宪,是看到协和医学院有个吴宪大楼,闹市东方广场北侧,本以为PUMC和PKU一样未能免俗,有个校友或企业家捐钱很多,就给了个名。后来我被鄙视了,也再次暴露了我的无知与浅薄,PUMC还是很有情怀的,吴宪(Hsien Wu)可是全球知名的大科学家!早年协和生物化学系(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主任。
第二次,是学习邹承鲁先生关于科学交流、学术发表方面的文章,发现一篇名为《立足国内 走向世界 从吴宪教授六十四年前一篇论文的重新发表谈起》,发表在《生理科学进展》,1996年第27卷第1期。文章第1段全文如下:《Advances in Protein Chemistry》是蛋白质研究领域内国际上最具有权威性的综述性丛书。在该丛书今年(应该指1995年)出版的第47卷上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生物化学家,蛋白质研究的老前辈,J . T . Eddsall(原文如此,疑为Edsall)教授的文章“吴宪与第一个蛋白质变性理论(1931)Hsien Wu and the first Theory of Protein Denateration(1931)”,对吴宪教授的学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该卷还重新刊登了吴宪教授六十四年前关于蛋白质变性的论文: “Study on Denateration of Protein. Chinese Journal of Physlology, 1931,5(4):321~344”。一篇在1931年发表的论文居然在1995年仍然值得在第一流的丛书上重新全文刊登, 不能不说是国际科学界的一件极为罕见的大事。
这几天,PKU有场活动,总结20世纪中国的科学(数学是田刚讲的、物理是潘建伟讲的,生物是饶毅讲的)。饶毅的“世纪八佳”之一,就有吴宪的蛋白质变性研究。当然也有邹承鲁先生等人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
从学术出版视角,理想状态是,我国有足够多足够好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如果是这样,吴宪先生的文章其实不需要重印,大家直接阅读和使用原版即可,其实蛋白质变性研究后续有诺贝尔奖,吴先生的研究或许也是诺贝尔奖级;如果是这样,邹承鲁先生等人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也会传播得非常广泛、甚至摘得诺贝尔奖。当然,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没有获奖的原因,众说纷纭。但,中国的学术期刊再给力一些,会有帮助是肯定的。
历史无法假设,特殊年代做好学术期刊谈何容易。但读史明志。期待,我国的学术期刊能够越做越好!未来,我们真有超级棒的成果,不至于这个环节受到委屈。
八卦:我人生第一次上县城,好像就是因为初中参加“读史明志”杯历史竞赛,获得了一个什么奖。
1.邹先生文章(期刊网站打不开,不知道为啥,给个某网的链接吧):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jkpgKvIT9NkZNmQNo4kSVrOyQntdQfyTOR-jmYWXkdStRGwqC32ATi0pWL0oADlzDsHstWVt1OK&uniplatform=NZKPT
2.Advances in Protein Chemistry上J . T . Edsall文章: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65323308603290
3.饶毅的演讲,详见饶议科学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cakjgFH8SCPTK47wkFswnA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6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