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胡业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胡业生 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博文

教材与教学

已有 889 次阅读 2025-8-26 09:2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第一部分:教材体系承载的功能

教材体系(或称教科书体系)远不止是知识的集合,它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系统,主要承载着以下五大核心功能:

1. 知识传递与结构化功能

基础功能: 系统、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经过筛选的、人类文明的精华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定律等)。

 结构化: 将零散的知识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和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组织起来,形成章节、单元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而非记忆碎片化的信息。

2. 能力培养与发展功能

 学科特定能力: 如语文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数学的逻辑推理与运算能力、科学的实验探究与实证能力等。

 通用核心能力: 教材通过设计问题、活动、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等21世纪核心素养。

3. 价值引领与品德塑造功能

 意识形态与价值观: 传递国家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品格: 通过文选、案例、历史故事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格形成。

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关爱生命、尊重多元的人文情怀。

4. 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

 传承: 教材是文化基因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它将民族和世界的优秀文化经典传承给下一代。

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展示最新的科技文化成果和开放性的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面向未来。

5. 教学支持与评价反馈功能

 教师教学的支架: 为教师提供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活动设计范例等,是教师备课和授课的核心依据。

 学生学习的学材: 提供预习指导、案例分析、插图图表、练习题、拓展阅读等,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评价依据: 教材中的练习题、思考题、单元测验等为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标准。

第二部分:如何将这些功能转化为教学内容

将教材的“潜在功能”转化为学生实际“体验到的教学内容”,关键在于教师的二次开发与创造性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设计。

核心转化理念: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主动的设计者。

以下是具体的转化策略与方法:

1. 转化“知识传递”功能:从静态知识到动态建构

· 策略: 解构与重构。

· 操作方法:

  · 激活旧知: 设计导入环节,通过问题、情境、视频等,连接学生已有经验和新知识。

  · 揭示逻辑: 不仅讲“是什么”,更要讲“为什么是这样组织的”(学科逻辑)和“我们为什么要学”(学习意义)。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带领学生共同绘制知识结构。

  · 创设情境: 将抽象知识置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如用购物情境讲数学应用题),让知识“活”起来。

2. 转化“能力培养”功能:从知识结论到探究过程

· 策略: 任务驱动与活动化。

· 操作方法:

  · 设计探究性问题: 将知识点转化为需要学生思考、探究才能回答的问题链。例如,不讲“光合作用的原理是...”,而是问“如果我们把植物关在黑屋子里,它会怎样?为什么?”

  · 设计项目与任务: 围绕一个核心任务组织教学。如学习“统计”单元后,布置任务“调查全班同学的课余爱好并撰写调查报告”。

  · 示范与练习思维方法: 明确教给学生如何比较、分类、归纳、论证、质疑等思维方法,并提供练习机会。

3. 转化“价值引领”功能:从说教灌输到体验内化

· 策略: 情境浸润与深度讨论。

· 操作方法:

  · 故事化与案例化: 用感人、深刻的故事或真实案例来代替干巴巴的说教。学习英雄事迹时,重点讨论“他在那种情况下为何能做出这种选择?”。

  · 价值澄清讨论: 针对教材中涉及的价值两难问题(如科技发展与伦理),组织辩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 联系现实: 将教材中的价值观与当下的社会热点、校园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觉得有价值、有意义。

4. 转化“文化传承”功能:从记忆了解到理解认同

· 策略: 沉浸与联结。

· 操作方法:

  · 多媒介沉浸: 利用音频、视频、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营造文化氛围。如学古诗词配以古典音乐和国画意境赏析。

  · 跨文化比较: 将中华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坐标系中,通过比较发现异同,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 实践与创造: 组织学生动手体验(如剪纸、书法、编程)、文化创作(如续写故事、改编剧本),在“做”中传承与创新。

5. 转化“教学支持”功能:从统一脚本到个性化方案

 策略: 增删调改。

 操作方法:

  · 分析学情: 首先评估学生的现有水平、兴趣点和学习困难,以此决定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和调整。

  · 整合资源: 不局限于一本教材,补充其他文本、网络资源、本地化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

  ·设计形成性评价: 将教材中的练习题改造为课堂即时反馈的小测验、同伴互评的标准、自我反思的依据,让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总结

功能 转化核心策略 具体教学内容示例

知识传递 解构与重构 绘制概念图、创设生活情境、揭示知识逻辑

能力培养 任务驱动与活动化 项目式学习、设计探究性问题链、思维方法训练

价值引领 情境浸润与深度讨论 故事化教学、组织辩论与角色扮演、联系现实热点

文化传承 沉浸与联结 多媒介体验、跨文化比较、实践创作活动

教学支持 增删调改 基于学情调整内容、整合多元资源、设计差异化任务

最终,将教材功能转化为教学内容,是一位教师教育理念、学科素养和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成功的转化,意味着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答案,更是面向未来的素养和能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486-1499139.html

上一篇:升学宴上的讲话
下一篇:教材与教学关系论
收藏 IP: 60.170.29.*| 热度|

3 刘永红 张学文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9 0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