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游圆明园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绮春)和长春三园的总称,为京西“三山五园”之一。建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历经四位皇帝,花费150余年,耗费大量财力,占地346公顷,景点160多处,曾是京城最宏伟、最秀丽的皇家御苑,是人类的灿烂艺术宝窟、举世罕见的杰作,可与巴黎圣母院、埃及金字塔、罗马竞技场相提并论。不幸的是,在光绪年间,先后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焚烧、劫掠,胜境毁于一旦,变成一片废墟。实乃人类文明之劫难,民族之不幸,国家之耻辱。
二十世纪70年代,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我曾前往圆明园游览30余次,今摘要记之。
1993年8月2日,偕同家人,来到海淀区清华西路,第一次游览圆明园遗址公园。
从南门进万春园,途径迎晖殿、鉴碧亭、涵秋馆,来到长春园。北行,依次游览了谐奇趣、万花阵、海晏堂、西洋楼等景点。
谐奇趣,临水而筑,为中西合璧建筑。石柱以汉白玉为材,柱身、柱头仿罗马式,花纹雕刻精美;墙壁镶嵌五彩琉璃花砖,屋顶为中国的庑殿式,上覆紫色圆形琉璃瓦;庭院围墙和道路的铺设、陈设等皆为西洋式。
万花阵,亦称迷宫、迷魂阵,为方形建筑,巷道纵横交错,曲折多变。循小巷而行,时而顺畅,时而碰壁,几经周折,来到迷阵中央,登上西式凉亭。四下观望,迷宫不大,布局奇特。
海晏堂遗址,巨石堆积如山,之旁蓄水楼高耸。楼前有大水池。池边原有铜铸12生肖喷水嘴,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走。
西洋楼,原称远瀛观,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中西合璧式建筑;门前南端有“观水法”。宫殿原为白石砌成,顶覆中国特色的琉璃瓦,现一片废墟,残石成堆。
之后,经方河,从东北门出园。
2008年7月1日,来到圆明园,首次参观原在海晏堂的十二生肖兽首仿制品展览。据资料显示,后来兽首陆续回归,到2017年已有七首铜像,即牛、猴、虎、猪、马、鼠、兔,回归祖国。尚有蛇、鸡、狗、羊四首下落不明。
之后,沿福海东畔北行,有接秀山房、雷峰夕照、贻兰亭等遗址。湖中央有三个小岛:中心岛、东岛和北岛。中心岛上建有“蓬岛瑶台”殿。
7月29日,游览九州景区。出万春园北门,西行,至“湖山再望”遗址,折转北行,过九孔桥,转为西行,经“苏堤春晓”、“天然图画”遗址,至后湖西畔。而后北行,绕湖一周,途径的遗址有“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至“九洲清宴”遗址,建有“三·一八”烈士墓。之后南行,经前湖东畔,“正大光明殿”、“勤政殿”遗址,转为东行,经“洞天深处”遗址,走出景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2 1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