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zhanc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zhanchi

博文

魂牵梦萦红池坝 精选

已有 4240 次阅读 2024-10-25 09:20 |个人分类:科考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魂牵梦萦红池坝

 

  1986年4月中国科学院综考会廖国藩先生率领下,张谊光、刘玉红、李继由、杜占池、李佩琼,一行6人离京,赴四川省红池坝。此行目的是,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方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试验区》确定研究地点。这是综考会步入定位研究之始。

  25日火车到宜昌换乘江轮,沿长江逆水而上,翻过葛洲坝,饱览“三峡”风光。

  28日,来到位于大宁河的巫溪县城海拔220

  29日,在巫溪县畜牧局同行的陪同下,前往红池坝考察。汽车急驶,盘山而行,左摇右晃,昏昏欲睡。突然一震,蓦然惊醒,眼前壮丽美景,睡意顿消。峰峦叠嶂的山岳,奇险幽峻的峡谷,浩瀚无边的林海,变化莫测的飞云,使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不曾想,尚未正式开展工作,就被美丽所吸引,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红池坝虽然地处北亚热带,但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多湿度大所以属于山地温带湿润气候。其垂直地带性植被虽为落叶阔叶林,但目前分布着大片天然草本植物群落,为发展草食家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由于天然草地通常产量较低,质量较差,特别是在枯草季节,饲草难以满足家畜的需要所以建立生育期长的高产优质人工草地,是促进该地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最佳途经。而红池坝确实是进行人工草地养畜试验的最佳地域之一。

  “七五”期间,在课题负责人廖国藩、刘玉红,以及樊江文、王淑强、胡民强、李兆芳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之下,圆满完成了《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试验区》的攻关任务,在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管理、合理利用和畜种引种试验等方面,成绩显著,效果明显。遗憾的是,当时我还在植物所工作,无缘参与这项研究。1987年,我调回综考会。1991年,国家决定“八五”期间继续在红池坝深入进行试验。我如愿以偿,参加了以黄文秀、刘玉红、张家盛负责的《北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试验区》专题。参加人员还有:李继由、孙庆国、钟华平、王淑强、梁飙、刘允芬、徐六康、王善敏、鄂寒梅,以及长沙现代化农业研究所的胡民强、四川省畜牧局的张家盛、肖彪,万县专区畜牧局的袁昌定,巫溪县畜牧局的李兆芳。

  “八五”期间,除了继续“七五”的应用项目之外,新增加了《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结构、生产力及其营养物质循环》、《人工草地的刈割演替》、《人工草地产草量与气候的关系》等应用基础研究课题,此时,红池坝试验区已被纳入中国生态系研究统网络,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研究方向为南方山地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

  1992年3月中旬,在万县,我们与地方有关部门一起,就研究计划进行交流和协调,之后便来到了红池坝。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在4月初,建植了赖以开展研究的基地-试验用的人工草地。9~10月份,与李继由、孙庆国、钟华平一起,进行了第一次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测定,并布置了凋落物分解试验

  1993年,是关键的一年。按照研究计划,我与钟华平承担的课题,需要在生长季节测定8次

  为确保研究资料的完整,我与李继由、徐六康,于3月9日离京,途经安康、镇坪、巫溪12日到达红池坝。在去红池坝的路上,雪厚难行,汽车开到2100时,遭遇山体崩塌,无法继续前进。我们几个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始终未能把阻路山石搬开。县畜牧局李兆芳局长到附近找到一户人家,用拖拉机铲除了石头和积雪。尽管此时已筋疲力尽,但眼前的奇景使我们忘记了疲劳。远观“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近看冰凌满枝,千姿百态。顿时,精神倍增,疲惫全消。

  冬末春初,红池坝的最低气温常常在零度以下。我们所住的破旧透风的二层木制小楼;既无暖气,也无火炉,室内阴冷,被窝冰凉清晨,脸盆之水屡屡结冰,湿寒之甚,可见一斑。这里,经常淫雨连绵是全国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就在这一年3月,有一段连续12天下雨。测定工作只能在降雨间歇或雨小之时抓空进行。

  由于低温、多雨,此地倍显潮湿,年平均相对湿度高达84%,雨季更甚。衣服洗过之后,往往一周不干;即使已觉晾干,穿在身上仍感潮湿异常,很不自在。这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机;没有任何娱乐设施;雨天又无法登山散步。除了工作,就是看书,无聊至极。好在住所的二楼,有一个可供活动的走廊。我们有时久久站在此处眺望,静观群山峻岭,峰丛漫舞,云缠雾绕,似梦似幻,如诗如画,犹在仙境。我们有时谈笑、戏耍、歌唱、呼叫;阵阵风鸣、雷响,忽紧忽慢的雨声,恰似音乐伴奏。苦中作乐,别有一番滋味和乐趣。

  我与李继由、孙庆国等虽然分别承担不同的课题。但相互联手通力合作,将需要测定的项目列出日程,依次进行测定。这样,既缩短了每项测定的时间,又提高了精度。为了完成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任务,需要进行多项测定。其中,最为费力、费时、费事、费心的是挖根、洗根、分根和挑根。尤其是在初春、秋末,洗根所用的冰冷山水,使人刻骨铭心。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1993年的生长季节,共洗根360袋,圆满完成了既定计划。工作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经常停电,特别是在白天。有时,为了不影响进程,只得昼夜颠倒,晚上粉碎样品,直到深夜,白天补充睡眠。

  夏日,红池坝是避暑胜地。在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仅17.7℃。当巫溪县城气温高达40℃以上时,红池坝却超不过27℃。其间,我们踏遍了红池坝周边的天子城、银厂坪、西流溪、三根树等地的山山水水。在进行测定、采样和访问的同时,饱览了该地绚丽多彩的风光,奇峰、怪石、险崖、幽谷、幻云、迷雾、奥洞、夏冰、瀚林、飞鸟、碧草、群羊、秀池、丽溪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这真是莫大的享受,有一种集工作与旅游于一身的快感。此景此情,至今萦绕于心,梦寐难忘。

  我们全体成员,通过连续4年的实验研究,超额完成了攻关合同中规定的各项考核项目。新建和改良人工草地8000余亩,配套饲养家畜达2亩草地一个羊单位,绵羊净毛产量大群平均每只羊为2.7公斤;选育出的优良牧草,使青草期延长了2个多月。共取得了5项科技成果,即:“人工草地稳定生产的综合管理技术”、“延长我国北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青草期的试验研究”、“优良牧草品种巫溪红三叶”、“北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红三叶和鸭茅人工割草地的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及其持续利用”。

  研究和实践表明,红三叶和鸭茅非常适合在我国亚热带中高山地区大量种植。能否持续高产,如何保持系统的营养平衡是关键之一。我与钟华平承担的《红三叶和鸭茅人工草地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及其持续利用》课题,便是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的。该课题主要研究了红三叶和鸭茅人工割草地的第一性生产力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富集特征草群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动态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施肥或割草对草群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特征的影响等内容;并探讨了氮、磷、钾、钙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平衡问题。研究结果为确定红三叶人工草地的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最佳割草期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具体方案。

  依据上述研究所取得的资料和数据,我们撰写了23篇论文,陆续发表在《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草地学报》、《草业学报》、《中国草地》、《草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后来,不再回聘,但余兴未了,又在科学网站发6篇

  丰硕的科研成果,铭心的苦乐极致,美丽的自然风光,这大概就是我对红池坝魂牵梦萦的原因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使人牵挂之事,就是红池坝究竟发展何种家畜为宜。有人认为应以绵羊为主,有人认为应以牛为主。在全球范围内,一般而论,绵羊在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数量较多,牛在降水量大于600毫米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带较为集中。而红池坝多雨潮湿,居全国之冠。显然气候条件不大适合绵羊的发展。这是引种到该地的绵羊,疾病较多,死亡率较高,数量波动较大的重要原因。所以,目前多养些牛,控制绵羊发展数量,更为现实。至于将来,则难以预料;也可能有朝一日育出一种适应潮湿气候的绵羊新品种。现在谁能说得清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664-1456891.html

上一篇:科考之乐在江河
下一篇:《游踪掠景》序言
收藏 IP: 221.221.96.*| 热度|

22 宁利中 崔锦华 王从彦 刘进平 尤明庆 李毅伟 孙颉 池德龙 杨学祥 武夷山 许培扬 杨正瓴 高宏 李孝波 刘炜 钟炳 郑永军 马鸣 陆仲绩 汪运山 王安良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1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