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柱
金·人·也
2025-7-19 16:11
阅读:528

    梁文蔷先生是梁实秋的女儿,已是鲐背之年望期颐了,依然想象力旺盛,202311月底,她造了一个汉字,左边旁为“金”,右边上半部为“人”,下半部为“也”,发音为ta。 因为尚未收入微信输入字库,我无法直接呈现,只能请各位自己脑补。

据她本人说,世界正迎来人工智能革命,国际上通用AI”表示人工智能,中国理应有专属汉字来诠释这一概念。她委托好友高艳华在国内媒体发布她的专利成果。这一独特的造字创意迅速见诸报端。之后,她又发明了另外两个“ta”,即“金·人·男”与“金·人·女”。

一些人可能知道梁文蔷是知名的营养学家,可能也知道她还是作家、画家,但应该很少人知道她还是高等教育学博士。身为高等教育学博士,关注人工智能,并竭力主张应该有一个汉字取代 AI”,确实眼光长远,令晚辈小生秦某击节赞叹,可为吾宗师一也。

但这个“金·人·也”见诸国内报端二年多了,好像并没有引起官方及民间多大的兴趣,连字库更新超快的微信输入都寻不到踪影,看来还是宣传不到位,或没有在某个关键点上激发全体关注人工智能者的“同频共振”。秦某人不惧乃无名之流,试着作一番“深度”诠释,看能否吸引一点眼球,为实现梁前辈文蔷先生了不起的创意,作点“贡献”。

人工智能目的是模仿人,基本取代人,许多方面的表现不仅已经很像人,而且远超人,故“人也”。但人工智能的全面利用与进一步发展,很烧钱,尤其是大算法耗能,需要稳定强大持久的电力保障,故可以谓必须傍“金”!且贵贱金属亦皆为其之刚需,也是无穷无尽没可限量,无“金”岂有“人也”?所以梁文蔷用“金·人·也”代表人工智能,无比智慧正确。

汉字不仅用ta”的发音表示“他”(拆开即“人也”),也用“ta”的发音“它”指代人之外事物,包括动物、植物、无生命的物体以及抽象的概念等。所以无可争议,中文人工智能略写成一个单字,必须也发音为“ta”。

更有远见的是,梁文蔷很快意识到,既然汉字的“他”,尤其是“他们”虽然可以男女通用,但有时针对某位女士,许多人出于文明礼貌与客气,还是会用“她”。这样一来,未来人工智能很有可能也会出现人工智能男与人工智能女,所以梁文蔷先生紧接着又造了“金·人·男”与“金·人·女”两个字,当然发音也必须都是“ta”,这完全符合汉字造字规律与语义结构特点,没什么可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女也,梁实秋一代大家,虎父岂有犬女乎?

许多人对人工智能的来势汹涌澎湃忧心不已,有了“金·人·也”这个汉字,也就点出了它的局限性。一位名叫尤瓦尔·赫拉利的人说的好,“人类应该去积极探索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去理解生活中痛苦和幸福的深层根源,这就是人类存在的最终意义。至少目前,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因为它没有意识,没有心灵。”

各位仔细地想一想,也唯有咱“人·也”,可以走进现场(live,否则就可能陷入evil),与他人、陌生人心灵交流,触摸彼此肌肤、身边物体乃至……

日本人松浦弥太郎有句话可以进一步加深对live (现场直击)的理解,“唯有拥有在黑暗中也能一个人毅然决然行走的坚强,才能与擦身而过的他人构建深刻的关系。”

老秦在梁文蔷先生面前,只有拜倒叩首的份儿,但不是吹牛,我还是可以一个人在黑暗中“毅然快然”往太行山顶登上去的。若有老朋友质疑,那就不妨前来验证。若您本人不愿上到山顶,怕与其它活生生动物构建某种不安全关系,可以远程指挥无人机在我不知情时暗中跟随……

今晨小作文结束,梁文蔷其父梁实秋的名人名言,怎么也应该来一句,那就随便挑一个吧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梁实秋这话怎么样?大白话大智慧也。养成好习惯,则毫无勉强,AI又如何,可奈吾辈何?给它断电,它就死了。

(参见高艳华《老友梁文蔷》原载《天津日报》2025.6.20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国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8-149436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