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菊
“义”或生于外与“知义者能内(入)之”——义在不同文本中的两个过程
2025-3-27 10:20
阅读:443

凡物由亡生。

有天有命,有物有名。天生伦,人生卯。

有命有度有名,而后有伦。有地有形有 ,而后有厚。有生有知,而后好恶生。

有物有繇有==,而后教生。

有天有命,有地有形,有物有容,有家有名。有物有容,有=有厚,有美有善。

有仁有智,有义有礼,有圣有善。

夫天生百物,人为贵。人之道也,或由中出,或由外入。

由中出者,仁、忠、信。由 外 入 者,礼 ? ?。

仁生于人,义生于道。或生于内,或生于外。 其生也亡为乎?其刑生德,德生礼,礼生乐,由乐知刑。

知己而后知人,知人而后知礼,知礼而后知行。

其知博,然后知命。

知天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

礼因人之情而为之,善理而后乐生。

贤者能理之。

                                                                       ——郭店楚简《语丛》

      “亡”通“无”,从“无”生“物”。后即是对“有”的阐述。

        “由中出者,仁、忠、信。由 外 入 者,礼 ? ?。”可推测其后二字为“义”、“智”或“善”。“仁”生于“人”,即“或生于内”,“义”生于“道”,即或生于“外”。进而“仁”与“义”的“无为乎”的疑问使用“刑生德,德生礼,礼生乐,由乐知刑”的内部过程以及“知己而后知人,知人而后知礼,知礼而后知行”的外部过程进行详述。

        但知“行”不是知“道”,尚需“知天所为”,然后知“命”。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 情 者 能出之,知义者能内(入)之。”(出自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礼与情的关系是“礼因人之情而为之,善理而后乐生”。“道”的始者“近情”而“知情”最后“出之”,“道”的“终者”“近义”而“知义”最后“入之”。从表面上来看“义”的来源在《性自命出》中“入之”与《语丛》“或生于外”含义相反。

        假设“义”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入之”即指持续以知义之后以“义”指导实践,那么《语丛》的“或生于外”可能是对已有经验的总结,是指“生”的过程”。

        《语丛》和《性自命出》针对具体分项阐述了同一事项的不同发展过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红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32825-147949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