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Carb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enCarbon

博文

Green Carbon绿碳 | 第二卷第三期12篇文章速览

已有 684 次阅读 2025-10-13 18:15 |个人分类:Green Carbon|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00.png640 - 2025-10-13T175404.880.png

Green Carbon第2卷第3期封面文章:侧链工程调控新型苝酰亚胺基超分子结构和性能

 封面文章解读 

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以解决无机半导体材料光吸收不足、结构可设计性低及组成元素供给受限等问题,而其可工程化光电性能的潜力进一步扩大了其作为有吸引力的光催化剂的应用空间。其中,有机超分子材料是分子单元通过非共价作用力构建而成的有序微纳聚集体。与共价有机聚合物相比,超分子材料的合成条件更加温和与多样化,尤其是基于溶液相自组装的超分子合成方法,还具有简易、低成本及易于批量化处理的优点。近年来,苝酰亚胺(PDI)基超分子材料因其高电子亲和性、优异的光热稳定性以及制备简便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崭露头角。通过侧链工程对PDI分子单元进行精确设计,可制备得到多种多样的PDI衍生物分子。而引入的侧链不仅为超分子自组装过程提供众多非共价键作用力,还可成为超分子催化剂中的功能化位点。此外,基于各种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强度、取向和官能团选择性的差异,其所形成超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同样差异显著。因此,PDI分子单元的筛选与设计,成为开发功能性PDI基超分子微纳结构的关键挑战之一。该文章通过开发新型、高效的侧链取代型PDI超分子光催化剂,深入研究了所引入侧链的关键作用。

Green Carbon(绿碳,ISSN 2950-1555,CN37-1549/O6)是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创办、与科爱集团联合出版的开放获取英文学术期刊,创刊当年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2024年4月,被全球知名科技期刊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数据库正式收录6月,获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7-1549-O6)

2024年9月,Green Carbon第二卷第三期12篇文章已全部上线,包括Review2篇,Research Article6篇和Commentary4篇。全部论文均为开放获取,欢迎阅读!

 1 Review 

1. Photovoltaics of low-bandgap inorganic perovskites 低带隙无机钙钛矿的光伏性能

640 - 2025-10-13T175431.402.png

香港科技大学的周圆圆教授和北京大学的杨世和教授团队Green Carbon上发表文章,总结了当前低带隙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面临的两大挑战:相结构稳定性差和锡缺陷问题。作者提出通过利用无机钙钛矿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来提高其稳定性,并建议使用¹¹⁹Sn核磁共振技术来研究锡化学,从而解决锡缺陷问题。论文最后强调,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低带隙无机钙钛矿在高效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潜力。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5.007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 | 香港科技大学周圆圆教授、北京大学杨世和教授:低带隙无机钙钛矿的光伏性能

2. Nanomaterial-biological hybrid systems: Advancements in solar-driven CO₂-to-chemical conversion 固碳功能生物杂合体系电子转移机制

640 - 2025-10-13T175443.202.jpg

江苏大学雍阳春教授和方真副教授团队Green Carbon上发表文章,对纳米材料-生物杂合体系的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文献回顾,详细论述了适用于CO₂生物还原的NBHS(包括纳米材料-酶/微生物杂合体系)及其非生物/生物界面上的电子转移途径。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5.005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江苏大学雍阳春教授、方真副教授:固碳功能生物杂合体系电子转移机制

 2 Research 

3. Side-Chain Engineering for Regulating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Novel Visible-Light-Driven Perylene Diimide-based Supramolecular Photocatalyst 侧链工程调控新型苝酰亚胺基超分子结构和性能

640 - 2025-10-13T175449.376.jpg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刘迪副教授团队Green Carbon上发表文章,并被选为封面文章。通过开发新型、高效的侧链取代型PDI超分子光催化剂,深入研究了所引入侧链的关键作用。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5.006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封面文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刘迪副教授:侧链工程调控新型苝酰亚胺基超分子结构和性能

4. Embryonic zeolite-directed synthesis of ZSM-34 and SSZ-13 zeolites 胚胎沸石直接导向合成沸石ZSM-34和SSZ-13

640 - 2025-10-13T175455.209.png

Green Carbon主编、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卡昂催化与光谱化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Valentin Valtchev研究员团队Green Carbon上发表文章。该研究探讨了胚胎沸石(EZs)直接导向合成沸石ZSM-34和SSZ-13的过程,旨在缩短结晶时间,同时提升产品的产率和结晶度。该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沸石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降低CO₂和NOₓ在大气中的排放量。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4.002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法国国家研究中心Valtchev研究员:胚胎沸石直接导向合成沸石ZSM-34和SSZ-13

5. LPEO enhanced LAGP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LPEO 界面修饰提升LAGP基固态锂金属电池电化学稳定性

640 - 2025-10-13T175501.452.jpg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李苞教授、刘代伙副教授等在Green Carbon上发表文章,研究了LPEO界面修饰层的提升机理,揭示了LPEO层对提升金属锂负极与LAGP界面兼容性、稳定性、离子传输、以及电池长期稳定循环的重要性。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6.002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河南师范大学李苞教授、刘代伙副教授:LPEO界面修饰提升LAGP基固态锂金属电池电化学稳定性

6. Fine-Tuning N-Doped Species of C Catalysts for 98% Current Efficiency of Electrocatalytic Decarboxylation into Hindered Ether 调控氮掺杂碳催化剂实现高效率电催化脱羧

640 - 2025-10-13T175507.615.jpg

华中师范大学欧阳述昕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魏振教授等人在Green Carbon上发表文章,通过精细调控氮掺杂碳催化剂的N物种,实现了对脱羧反应过程中电子和物质转移的有效促进。面向未来绿色化工发展趋势,结合流动反应器和光伏技术,该整合电催化系统可提供98%的电流效率。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5.003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华中师范大学欧阳述昕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魏振教授:调控氮掺杂碳催化剂实现高效率电催化脱羧

7. Effect of zeolites on the alkylation of aromatics with alkanes using a Pd nanoparticle/solid acid cooperative catalytic system 沸石和钯纳米颗粒协同催化芳烃与烷烃直接烷基化反应

640 - 2025-10-13T175513.562.jpg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Ken Motokura教授团队Green Carbon上发表文章,探讨了沸石结构对甲苯和正庚烷直接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利用水滑石负载Pd纳米颗粒和沸石固体酸构建协同催化体系,发现H-丝光沸石作为固体酸催化剂可促进高活性和选择性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且Pd纳米颗粒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该体系可拓展应用于其他取代苯和烷烃的直接烷基化反应,并展现出优秀的选择性。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5.004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日本横滨国立大学Ken Motokura教授:沸石和钯纳米颗粒协同催化芳烃与烷烃直接烷基化反应

8. Assessment of carbon footprint of potable water production:A case from Bangladesh 以孟加拉国为例——饮用水生产过程碳足迹评估

640 - 2025-10-13T175518.380.jpg

孟加拉国吉大港工程与技术大学Md. Reaz Akter Mullick教授团队Green Carbon上发表文章,研究了孟加拉国可饮用水生产的碳足迹,重点关注该国的经济中心——吉大港。评估了水处理、分配和消费三个阶段的碳足迹,并比较了不同水处理厂在处理阶段的碳足迹。这项研究为孟加拉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制定可持续的水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6.006

 3 Commentary 

9. When Cellulosomes Meet Humans 人类肠道中广泛存在产纤维小体细菌

640 - 2025-10-13T175522.674.png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冯银刚研究员与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Carl J. Yeoman教授Green Carbon发表文章,对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Cryptic diversity of cellulose-degrading gut bacteria in industrialized humans”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评述,并进一步指出纤维小体研究对全球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6.001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青岛能源所冯银刚研究员、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Yeoman教授:人类肠道中广泛存在产纤维小体细菌

10. Enhancing Efficiency in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e Role of Dual-Site Binding Ligands 双位点配体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

640 - 2025-10-13T175527.139.jpg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崔光磊研究员和逄淑平研究员Green Carbon发表文章,对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Improved charge extraction in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dual-site-binding ligands”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评述,深入探讨了通过双位点结合配体改善PSCs性能的新策略,为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6.003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崔光磊研究员和逄淑平研究员:双位点配体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

11. Biomass-based monomer design and closed-loop recycling strategy development for epoxy resin thermoset 环氧热固性树脂的生物基单体设计与回收策略开发

640 - 2025-10-13T175531.984.png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王庆刚研究员Green Carbon上发表文章,对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Closed-loop recyclability of a biomass-derived epoxy-amine thermoset by methanolysis”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评述,探讨了如何设计一种可循环利用且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环氧树脂热固性塑料,为塑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6.005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王庆刚研究员:环氧热固性树脂的生物基单体设计与回收策略开发

12. Disordered Carbon Structures Enhance Capacitive Storage 无序碳结构提高电容的设计分析

640 - 2025-10-13T175536.857.png

东北师范大学邢子豪副教授、常进法教授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冬霜助理教授Green Carbon上发表文章,对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Structural disorder determines capacitance in nanoporous carbons”的研究工论文进行了评述,揭示了碳结构对超级电容器储能机制的影响,为碳材料结构设计指明了方向。

原文链接

doi.org/10.1016/j.greenca.2024.06.004

中文解读原链接

Green Carbon文章│东北师范大学邢子豪、常进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冬霜:无序碳结构提高电容的设计分析

 4 Green Carbon 

期刊官网:Green Carbon官网

投稿网址:Green Carbon投稿

公众号:Green Carbon公众号

知乎:Green Carbon知乎主页

科学网:Green Carbon科学网主页

微博:Green Carbon微博主页

0.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0330-1505781.html

上一篇:Green Carbon│日本横滨国立大学Ken Motokura教授:沸石和钯纳米颗粒协同催化芳烃与烷烃直接烷基化反应
下一篇:Green Carbon│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研究院王在伟研究员、东南大学李崇文教授:手性结构异质界面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收藏 IP: 112.6.20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23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