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Carb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enCarbon

博文

Minkee Choi教授与Green Carbon │ 固态胺吸附剂通过变温捕获燃烧后的CO₂

已有 500 次阅读 2025-7-29 15:25 |个人分类:2023国际绿碳科学大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00.png微信图片_20230801083845.jpg

2023年7月26-28日,Green Carbon首届编委会暨2023国际绿碳科学大会在青岛召开。Green Carbon编委、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Minkee Choi教授应邀出席。

1750391819809.jpg

在首届编委会上,Minkee Choi教授指出,Green Carbon作为一本国际学术期刊,其办刊队伍、作者、读者应覆盖全球更多的国家;此外,Green Carbon作为一本跨学科的科学期刊,应更加侧重于报道新技术、新方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微信图片_20250729152015.png

1750391841487.jpg

固态胺吸附剂通过变温捕获燃烧后的CO₂

固态胺材料因其具有CO₂选择性高、再生能耗低、对CO₂浓度要求低、不腐蚀设备、吸附和再生温度与烟气排放温度相近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烟气、沼气、合成气甚至是空气CO₂捕集,成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几种CO₂捕集材料之一。Minkee Choi教授指出,设计能实际应用的吸附材料,要同时满足如下多个工程条件:高CO₂吸附容量、动力学快、在富CO₂环境中的有效再生性、具有抑制尿素生成的胺稳定性、具有抗氧化的胺稳定性、水热稳定性、低的生产成本、可放大性以及耐磨性。本报告中,Minkee Choi教授详细介绍了他在固态胺吸附剂捕获燃烧后CO₂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思考,并为CO₂吸附剂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思路。

微信图片_202507291515261.png

Minkee Choi教授指出,胺功能化多孔材料和沸石在捕获燃烧后CO₂方面具有良好的商业化潜力。但在变温吸附(TSA)循环的解吸条件下(例如,在>130 °C的100% CO₂下解吸),R-NH₂和CO₂反应会形成尿素,而导致严重的胺失活。相比之下,纯无机沸石由于优先吸附H₂O,具有热化学稳定性。因此,合理设计一系列高性能的有机-沸石杂化吸附剂,通过发挥两者的协同优势(胺类可有效捕获湿烟气中的CO₂,亲水性沸石微孔内强共吸附的H₂O可抑制解吸条件下尿素的生成),可提高对燃烧后CO₂的捕集。然而,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吸附剂的CO₂吸收率上,对吸附剂的可再生性、长期稳定性、成本和材料生产的可扩展性等重要方面的研究相当有限。

微信图片_202507291515262.png

Minkee Choi教授提出一种乙二胺EDA)接枝的Y型沸石。该有机-沸石固态吸附剂在20次的变温吸附循环中保持高于1.1 mmol g⁻¹的工作容量。此外,该吸附剂的载体是商业沸石,成本效益较高,适合大规模生产。但是,这种乙二胺修饰的沸石吸附剂可能更适用于低浓度CO₂的富集,比如从空气中。

于是,Minkee Choi教授转向了通过环氧官能化制备聚乙烯亚胺PEI)/SiO₂复合吸附剂。该有机-无机固态吸附剂在变温吸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工作容量(2.2 mmol g⁻¹)和良好的长期循环稳定性(在120 °C下100% CO₂下再生)。为进一步提高PEI/SiO₂吸附剂的吸附容量,Minkee Choi教授通过气相法对载体SiO₂进行了孔结构改造。研究表明大孔径和大体积的SiO₂可实现高CO₂吸附动力学和容量,而且SiO₂结构的蒸汽稳定性随壁厚的增加而增加。

微信图片_202507291515263.png

前期的工作已经证明了PEI/SiO₂吸附剂的CO₂吸附容量和稳定性,然而胺类的低氧化稳定性一直是其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为此,Minkee Choi教授设计了两步策略:先用1,2-环氧丁烷对PEI进行官能化,以生成链状的羟丁基基团;其次,在SiO₂载体上预先负载螯合剂,以毒害能催化胺氧化的ppm量级的金属杂质(Fe和Cu)。得到的吸附剂,在110 °C含氧气的烟道气下处理30天后,其吸附CO₂容量仅降低了8.5%。相比于传统的PEI/SiO₂,改性后的PEI/SiO₂吸附剂的失活速率慢了50倍。

微信图片_202507291515264.png

最后,Minkee Choi教授合成了六种不同胺结构功能化的PEI/SiO₂吸附剂,并系统评估了捕获固定量的CO₂所需的再生热。研究表明在变温吸附条件下CO₂工作容量大小并不是捕获CO₂再生热的决定性因素。他提到抑制H₂O的共吸附对于降低再生热同样至关重要。比如,1,2-环氧丁烷功能化的PEI/SiO₂由于受抑制的水吸附效应和比较高的CO₂工作容量,其再生热(2.66 GJ tCO₂⁻¹)要远低于传统的PEI/SiO₂(4.03 GJ tCO₂⁻¹)。

1750392002065.jpg

微信图片_202507291515265.png

Minkee Choi 教授

Minkee Choi,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Green Carbon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各种吸附和催化应用的多孔材料,包括沸石、碳、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Ryong Ryoo教授的指导下于KAIST获得学士(2002)、硕士(2004)和博士学位(2007),之后先后在KAIST化学系和UC Berkeley化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12月,回到KAIST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任教。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Nat. Mater.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论文总被引用次数13000余次,H因子48。Minkee Choi教授曾获韩国环境产业与技术研究所年度最佳研究奖、韩国科学技术院技术创新奖、年轻催化研究者奖、韩国国家青年科学家奖、纳米研究青年创新者、纳米催化剂奖以及日本化学学会亚洲国际研讨会杰出讲师奖等荣誉。

 原文链接 

Minkee Choi教授与Green Carbon | 固态胺吸附剂通过变温捕获燃烧后的CO₂

Green Carbon

期刊官网:Green Carbon官网

投稿网址:Green Carbon投稿

公众号:Green Carbon公众号

知乎:Green Carbon知乎主页

科学网:Green Carbon科学网主页

微博:Green Carbon微博主页

0.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0330-1495695.html

上一篇:Green Carbon虚拟专辑 | 绿色化学催化
下一篇:吴宗铨教授与Green Carbon | 螺旋高分子可控合成及手性功能
收藏 IP: 113.120.10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