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ife Journal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qun393

博文

[转载]hLife | 巴西探索新模式突破高价药困局,大幅降低癌症与罕见病治疗成本

已有 682 次阅读 2025-10-28 15:2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巴西正在通过创新、高效且经济的生产与分发模式,在提升先进治疗用药(ATMPs)可及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些举措由隶属于巴西联邦政府的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Fiocruz)主导,旨在大幅降低癌症和罕见遗传病等疾病治疗的高昂费用,减轻医疗系统和政府财政的压力。

近日,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Antonio Carlos Campos de Carvalho研究团队在hLife发表了题为“Enabling manufacture and access to 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文章(图1),系统总结了巴西医疗系统为突破高价药困局所采用的探索模式并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640 (1).png

图1 论文标题及作者信息

精准医疗:新兴组学引领的医疗变革

新型组学方法的出现以及测序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我们能够将传统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数据(包括体征、症状、个人/家族病史以及广泛应用的辅助检查)与个体的基因、代谢和蛋白质图谱相结合,从而能够在最佳治疗时机为特定患者提最适宜的治疗方案,这就是目前所倡导的精准医疗。尽管这一新型医疗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大规模推广普及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它凭借更精准的诊断、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精准医疗必将逐步成为临床实践的新标准。随着基因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测序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人群大数据分析和临床解读中的应用发展,这种医疗模式已被证明具有成本效益。

罕见病治疗:挑战与进展并存

目前,已发现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全球受影响人群超3亿,其中80%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导致。在许多人口众多的中低收入国家,罕见病患者数量庞大,当地卫生系统面临重大挑战。另一方面,新生儿基因检测的日益普及无疑将进一步增加早期诊断的罕见病数量。目前,主要挑战之一是为已确诊的患者提供充分的治疗。尽管针对多种罕见病的体内和体外基因治疗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癌症的先进治疗药品(ATMPs)仍在该治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便在发达国家,由于患者群体规模和商业回报率较低等因素,针对罕见病和超罕见病的基因治疗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生存挑战

价格鸿沟:高收入与中低收入国家的对比

在中低收入国家,情况更为严峻。在高收入国家中目前广泛使用且适用于更多人群的先进治疗药品,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的患者来说仍面临巨大的可及性挑战。以CAR-T细胞疗法为例,目前制药公司提供的血液癌症治疗价格在37万至53万美元,且依赖集中化模式,即细胞必须运送至特定设施,用慢病毒载体进行转导,然后再运回专业医院输注给患者。有些研究机构也创建了更具成本效益的现场护理模式,但这些模式难以扩大规模,且对中低收入国家而言价格仍然过高。印度已开发出一种分散式封闭系统制造模式,将CAR-T细胞疗法的成本降低至约3.5万美元。

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之间巨大的价格差异凸显了获取先进疗法方面的结构性不平等。这些差异主要源于高收入国家的高利润率、高昂的集中化物流成本、知识产权限制以及复杂的监管机制。相比之下,印度所采用的方法充分利用了本土的学术专业资源,通过封闭式自动化系统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并借助非营利性的资金模式规避了股东压力。这些选择使其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实现高效生产。此外,印度开发者得益于更为灵活的监管环境以及公私合作联盟,从而推动了快速开发和成本控制

巴西的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初见成效

巴西正在创建一套类似的模式,由隶属于卫生部的联邦政府机构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Fiocruz)与由博罗·德罗普利奇博士领导的非营利性北美组织Caring Cross合作开展。根据已经签署的技术转让协议,Caring Cross将使Fiocruz的传统疫苗生产商Biomanguinhos能够在本地生产慢病毒载体。

此外,细胞将在无菌容器中进行转导,并储存在细胞扩增培养箱中。这些无菌容器可部署到任何有骨髓移植经验的医院,使巴西能够实现现场护理(POC)生产。唯一需要集中化生产的将是Biomanguinhos的慢病毒载体。初步计算估计,CAR-T细胞的成本不会超过印度公布的3.5万美元。据估计,巴西每年约有4000名血液癌症患者需要CAR-T细胞疗法作为三线疗法。由于巴西宪法规定政府有义务为民众提供免费医疗,因此按最低商业价格30万美元进行简单计算,政府每年需为这些患者支付12亿美元。而采用Fiocruz/Caring Cross模式,则仅需1.4亿美元,每年可节省超过10亿美元。

Caring Cross与Fiocruz之间的技术转让协议包括慢病毒载体生产的详细方案,涵盖载体设计和质粒构建、制造流程以及符合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的严格质量控制方法。这一合作还包括人员培训和检验方法验证,以确保符合严格的放行标准。重要的是,知识产权和材料将在非商业许可下共享,从而在显著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推动本土化生产。

现实困境:财政压力与法律挑战

尽管能够大幅度缩减成本,巴西对全民医疗保障的宪法承诺仍给政府财政带来了持久压力。因此,需要在扩大国内产能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高价国际先进治疗药品的依赖。然而,预算限制仍然是一个关键挑战,特别是随着符合条件的患者数量增加,以及获取高价治疗的法律需求不断加剧。纳入管理准入协议和基于疗效的定价等机制,可能有助于使创新与经济可行性保持一致。

这种由政府资助的机构能够制造先进治疗药品并将其供应给公共卫生系统的模式,不仅适用于癌症治疗。Fiocruz还在投资另一项技术转让,与一家由罕见病体内基因治疗领军人物之一詹姆斯·威尔逊教授创立的eGemmabio公司合作。该技术转让将使Biomanguinhos能够生产直接注射到患者体内所需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巴西全国范围内分布的几个罕见病专科中心将接收含有治疗基因的病毒载体,并将其输送给患者。

根据当前协议,这些制剂将针对六种严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I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该疾病目前已有的商业治疗产品(Zolgensma)每剂售价210万美元。在巴西,Zolgensma已根据管理准入协议被批准纳入公共卫生系统,在纳入之前,从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已有超过100名患者接受了治疗,费用超过1.5亿美元。Zolgensma同样也被美国的医疗保险医疗补助计划和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所覆盖。支撑Zolgensma的高昂价格的因素包括其特殊的定价模型、需治疗的患者数量(美国每年约300名患者)以及与另一种疗法Spiranza进行的比较。

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由生物制药行业赞助或资助的基因治疗试验不到一半(46%),且仅有36%的试验完全依赖企业资金支持。目前在巴西,每八种获批商业化的先进治疗药品中仅1种被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因此存在通过法律途径获取这些药物的巨大需求。一个已诉至巴西最高法院的标志性案例是Elevidys,其平均成本超过250万美元。目前,联邦法院至少有100起正在进行的诉讼,要求政府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提供Elevidys。

未来展望:全球协作与公平获取

显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些疗法的定价,以确保全球卫生系统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尽管Fiocruz/Caring Cross倡议展示了一个有前景的模式,但对于其在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可推广性应谨慎看待。巴西受益于强大的国家卫生系统(SUS)、宪法规定的全民医疗保障承诺、专门为满足先进治疗药品特殊要求而设计的监管评估框架,以及Fiocruz内部成熟的公共生物制药部门。这些优势可能无法立即在卫生基础设施较不成熟或财政资源较少的国家复制。

因此,在其他国家推广巴西模式需要慎重考虑每个国家的具体能力、监管框架和社会经济环境。尽管如此,资源更有限的国家可以以模块化方式采用区域载体制造中心、移动无菌室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关系等措施。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扩大中低收入国家患者获取这些先进治疗药品的机会。提高成本结构的透明度以及建立全球团结机制,如技术共享池和合作许可,有助于解决全球卫生保健方面的不平等问题。正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强调的,公平获取先进治疗药品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

关于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Fiocruz)

Fiocruz 是巴西联邦政府下属机构,隶属于巴西卫生部,致力于为巴西民众研发和提供各类健康解决方案。

关于 Caring Cross

Caring Cross是美国一家非营利组织,专注于加速先进基因与细胞疗法的研发与普及,服务于全球公共卫生需求。

*此微信稿为翻译稿,如有歧义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

+

作者简介

Antonio Carlos Campos de Carvalho  教授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机构: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

研究方向干细胞和心脏病的细胞疗法

引用格式:Campos de Carvalho AC, Sachetti CG, et al. Enabling manufacture and access to 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hLife 2025; https://doi.org/10.1016/j.hlife.2025.07.001.

期刊简介

hLife 由高福院士、董晨院士和Jules A. Hoffmann教授(2011诺奖获得者)领衔,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浙江大学陈廷骅大健康学院,西湖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和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联合支持,与国际出版商爱思唯尔合作的健康科学领域综合性英文期刊。

hLife 聚焦健康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旨在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融合发展。期刊发表与医学相关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生理学、免疫学、结构生物学、疾病监测、肿瘤、药物、疫苗和健康政策等。

hLife是一本金色开放获取期刊,月刊出版;2022年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2023年11月正式创刊;2024年5月被DOAJ收录;2024年8月被Scopus收录2024年10月入选“首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英文科技期刊支持项目”2025年6月入选北京市科委“2025年度支持高水平国际科技期刊建设-强刊提升”项目2025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hLife实行高标准与高效率并重的同行评审机制:

  • 投稿至给出“是否送审”决定⏰1天

  • 投稿至给出“首轮审稿”决定⏰28天

  • 投稿至给出“是否录用”决定⏰61天

2026年前hLife接收的稿件免收文章处理费(APC)。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hlife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52961-1507830.html

上一篇:[转载]hLife collection |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
下一篇:[转载]hLife collection | Klebsiella pneumoniae
收藏 IP: 124.16.16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0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