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平
[转载](³He/⁴He)作为示踪剂的原理及概述
2025-10-23 14:36
阅读:396

(³He/⁴He)作为示踪剂的原理及概述

氦同位素比率(³He/⁴He)是地球化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示踪剂,用于追踪地球内部过程、流体迁移和物质来源。该比率以大气中氦同位素比率(RA = 1.4 × 10⁻⁶)为基准,通常以R/RA形式表示,其中R为样品中的³He/⁴He值。³He主要来源于地球形成时的原始地幔成分,而⁴He则主要由放射性元素如铀(U)和钍(Th)的α衰变产生。这种差异使得³He/⁴He比率成为区分地幔来源与地壳污染的有效工具。在地球科学中,它广泛应用于地幔对流、火山活动、地下水循环、海洋热液系统和资源勘探等领域。作为示踪剂,其原理基于同位素的稳定性和来源特异性,能够揭示深部地球动态过程,而无需依赖其他复杂参数。该概述将从原理、测量方法、应用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供全面理解。

原理基础

³He/⁴He比率作为示踪剂的核心原理在于两种同位素的起源和地球化学行为差异。³He是轻同位素,主要来源于大爆炸和太阳系形成时期的原始核合成,几乎不参与放射性过程。在地球形成过程中,³He被捕获在地幔中,并通过地幔柱、洋中脊或火山活动释放到地表。相反,⁴He是重同位素,主要由U-238、U-235和Th-232的α衰变产生,这些元素富集在地壳和沉积岩中。随着时间推移,地壳中的⁴He不断积累,导致地壳来源的氦具有低³He/⁴He比率(通常<0.1 RA)。地幔中的³He相对丰富,未受放射性衰变影响,因此原始地幔的³He/⁴He可高达30-50 RA,如在洋中脊玄武岩(MORB)中约为8 RA,在热点地幔柱(如夏威夷)中可达30 RA以上。

这种比率的差异源于地球的分层结构。地球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下地幔可能保留了更多原始³He,而上地幔则受地壳物质混入影响。³He/⁴He作为示踪剂时,高比率指示地幔来源的“纯净”信号,表明物质或流体直接来自深部地幔,而低比率则暗示地壳放射性贡献或大气混入。示踪原理还涉及扩散和溶解行为:氦原子小,易于扩散,但³He比⁴He轻,扩散速率稍高(根据Graham定律,扩散速率与质量平方根成反比)。在封闭系统中,⁴He的产生遵循放射性衰变方程:⁴He = (U + 0.235Th) × t × λ,其中λ为衰变常数,t为时间。这允许通过比率计算地壳-地幔混合比例,例如混合模型:R = (³He_mantle / ⁴He_total) / (1 + ⁴He_crust / ⁴He_mantle)。

此外,³He/⁴He不受生物或化学分馏影响,具有高度稳定性,使其优于其他同位素示踪剂如碳或氧同位素,后者易受温度或反应影响。大气中的³He/⁴He约为1 RA,主要由地幔脱气贡献,但地表过程如宇宙射线产生会引入微量³He(宇宙射线³He/⁴He高达~10⁴ RA,但浓度低)。在实际应用中,需校正大气污染,使用⁴He/²⁰Ne比率区分来源,因为Ne为大气惰性气体,⁴He/²⁰Ne > 1000 表示地壳或地幔来源。 总体上,该原理建立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定律上,即质量守恒和来源特异性,提供量化深部过程的窗口。

测量方法

³He/⁴He比率的测量依赖高精度质谱技术。样品采集包括气体、流体或岩石:气体样品用铜管或玻璃瓶真空密封;岩石样品通过真空熔融或激光烧蚀提取氦。实验室过程涉及纯化:样品经冷阱和活性炭吸附去除CO₂、H₂O等干扰气体,然后引入质谱仪。常用仪器为磁扇形质谱仪或四极杆质谱仪,结合法拉第杯检测⁴He和电子倍增器检测低丰度³He(检测限达10⁻¹⁵ cm³ STP)。测量精度可达1-2%,需校正背景和仪器偏差,使用标准如大气氦或Yellowstone温泉气体。

近年来,技术进步包括现场便携式质谱仪,用于火山实时监测。数据处理采用修正模型,如³He/⁴He_corr = (R_sample - R_atm × f_atm) / (1 - f_atm),其中f_atm为大气混入分数,由²⁰Ne估算。 这些方法确保比率准确反映地质过程,而非人为误差。

应用概述

在地球化学中,³He/⁴He作为示踪剂的应用广泛而多样。首先,在地幔动态研究中,它追踪地幔柱和对流。高³He/⁴He (>10 RA)指示原始地幔柱来源,如冰岛或夏威夷热点,揭示下地幔物质上涌。低比率则表明上地幔耗竭或地壳混染,支持板块构造模型。其次,在火山和地震监测中,比率变化预示岩浆活动。例如,日本火山区³He/⁴He上升与低频地震相关,表明岩浆入侵。 在Ontake火山喷发前,比率增加作为前兆信号。

第三,在地下水和流体地球化学中,³He/⁴He区分水源和年龄。高比率指示深部热液输入,低比率反映地壳老水。瑞士Nagra钻孔研究显示,地下水³He/⁴He揭示氦来源为地壳放射性积累,用于评估核废物储存安全。 在中国大陆,利用该比率估算壳幔热流比例,揭示川滇地区幔源热贡献高达50%。

第四,在海洋系统中,³He作为热液示踪剂。太平洋³He过剩分布追踪洋中脊热液 plume,量化地幔-海洋交互,支持全球碳循环模型。 第五,在资源勘探中,它指导氦气和石油成因。高³He/⁴He指示幔源气体富集区,如美国Hugoton气田。结合Ar同位素,构建“源-迁-储”模型。

此外,在环境示踪中,³He/⁴He监测页岩气开发污染,如中国涪陵气田研究中作为基线指标。 在宇宙射线研究中,该比率探查银河传播历史,虽非地球化学主流,但扩展了原理应用。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尽管强大,³He/⁴He示踪剂有局限:大气混入和宇宙射线干扰需校正;低浓度样品测量挑战大;比率变异性受局部地质影响,需多同位素耦合如He-Ne-Ar。未来,随着AI模拟和纳米尺度扩散模型,应用将更精准。全球数据库建设和实时监测将深化对地球深部过程的认识,推动可持续资源开发。

总之,³He/⁴He比率作为示踪剂的原理根植于同位素来源差异,提供从微观衰变到宏观构造的洞见。其在地球化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已从基础研究扩展到实际应用,未来潜力巨大。

原文链接:https://grok.com/share/c2hhcmQtMw%3D%3D_c2bdb70d-4f0a-4e1e-b6ad-3afdfc71c04a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中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9522-1507121.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