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宝熙
再论沉默的榕城
2025-10-21 14:19
阅读:2071

我在公众号中曾发表过推文“沉默的榕城”连续三篇,篇幅较长。这次“再论沉默的榕城”,非长篇大论,而是从另一侧面叙述沉默的榕城。

榕城有许多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全国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或是名列前茅的,这些众多深厚的文化,在我国任何城市是无法比拟的。然而这些深厚的文化并不为人知,锁在深闺人未识,究其原因,仍然是福州人不爱张扬之故。下面我举些例子佐证我的论断。

榕城文化内涵以摇篮、之都、之乡等命名之多,在国内城市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无出其右者。例子如下:

1.近代海军摇篮:福州马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1986年左宗堂和沈葆桢在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第一笔。福建船政学堂共制造了40艘舰船,先后培养出海军军官和造船科技人员1100余名,著名海军将领有萨镇冰、陈绍宽、刘冠雄、黄仲瑛、蓝建枢、杜锡珪、陈季良、杨树庄等。我国近代海军将领80%以上都是福州人。

2.天文学家摇篮:在我国天文界著名的天文学家中,涌现出众多福州籍专家。福州在近代中国天文学领域地位非凡,被誉为“中国近代天文学家的摇篮”。我国天文学家中约有80%是福州籍的,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奠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泰斗,其核心人物有:

高鲁: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参与创建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他是紫金山天文台的选址者。他还发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机,并积极推动中国采用公历(阳历)。

image.png

余青松 :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卓越的天文台建筑师。他接替高鲁担任天文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他克服重重困难,亲自设计并主持建成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这座“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至今仍是重要的科研和科普基地。

image.png

张钰哲 :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行星天文学的开拓者。长期担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1928年,他发现了第1125号小行星,并将其命名为“中华 ”(China),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他毕生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研究。

image.png

王绶琯: 中国射电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曾主持建成北京密云射电天文观测基地。他牵头创建了中国射电天文学的研究系统,为中国培养了众多天文人才。他还热心青少年科普事业。

image.png

这四位天文学家并称为“中国现代天文学四大奠基人”,而其中三位(高鲁、余青松、张钰哲)都毕业于福州英华书院,这一奇迹使得福州“天文学家摇篮”的美誉实至名归。

3.散文之乡:福建是我国散文之乡,虽然中国散文学会在2023年正式授予泉州“中国散文之乡”称号,但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读书风气浓厚,文脉绵长,在现代史上福州的散文是很有特色和底蕴,出过众多著名的散文作家。如冰心、郑振铎、林徽因、庐隐、梁遇春、胡也频等。当代虽然评选泉州为散文之乡,但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曾经是散文之乡是当之无愧的。

4.闽批之乡:当代中国文坛在文学批评领域有三大派别,即闽派、京派和海派,三分天下,但以闽派影响最广。闽派批评家们(如谢冕、孙绍振)在改革开放之初为“朦胧诗”发声,提出了“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闽派在文学批评领域涌现出的大量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谢冕和孙绍振。谢冕先生是闽派批评的奠基人之一,他曾为“朦胧诗”辩护,提出“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推动当代诗歌理论革新;孙绍振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以“形象三维结构论”和幽默研究著称,其理论对当代文学批评影响深远。谢冕和孙绍振两人共同推动了198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观念的解放和更新。

闽派文学批评领域除谢冕和孙绍振外,还有南帆(福建省文联主席)、陈晓明(北京大学教授)、谢有顺(中山大学教授)等,他们批评活动于全国(如北京、上海),十分活跃,影响较大。

5.近代翻译家之乡:福州作为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重镇,涌现出众多杰出的翻译家,尤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浪潮中贡献卓著。以下是几位代表性的福州籍著名翻译家及其贡献:

林纾(林琴南):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之一,他虽不懂外文,却通过合作口译的方式“笔述”了大量西洋小说。代表作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引发轰动,开创了中国翻译西方文学的风气。林纾共译介180余部外国作品,涵盖英、法、美等多国文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启蒙作用。

image.png

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系统引入西方社会科学经典。代表作(严译八大名著):《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影响近代中国思想界。还有《原富》、《群己权界论》《法意》等。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成为后世翻译准则。

image.png

除林纾和严复外,还有薛绍徽(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翻译家)、郑振铎、冰心(谢婉莹)、陈季同等人。

6.近代才女之乡:张爱玲、冰心(谢婉莹)、林徽因、庐隐(黄英)是大众公认的民国四大才女,其中冰心、林徽因和庐隐三位都是福州人,福州被称为中国近代才女之乡是当之无愧的。

冰心更多以儿童文学、散文和诗歌见长,其“爱的哲学”和清新文风影响深远,她的“寄小读者”影响了一代人;林徽因成就和身份更多元,作为建筑学家的贡献甚至不亚于文学成就,她的文学创作量虽不如专业作家庞大,但质量极高;庐隐是“五四”时期非常重要的女作家,尤其擅长表现知识女性的苦闷与追求,在“五四”时期,她的知名度甚至超过冰心。

7.中国花茶之乡:福州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福州人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福州地区盛产多种优质茶叶,其中,茉莉花茶是福州的特产,以其独特的花香和茶香融为一体而备受喜爱。

image.png

福州不仅是中国的茉莉花茶之乡,2011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福州市花为茉莉花。花茶制作始于宋代,成熟于明朝,清代咸丰年间成为皇家贡茶。福州地区保存着众多与茶文化相关的遗迹和文物,如水晶山茶园遗址、记茶事石碑等。这些遗迹和文物见证了福州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如今,无论是单位还是家庭都备有饮茶的器具,有的人在郊游或外出时,在背包或行李袋里也装着茶具,随时可以享受饮茶的乐趣。

8. 中国花灯之都:福州市是目前唯一官方命名的”中国花灯之都”。福州花灯历史悠久,以三坊七巷的南后街为传统花灯文化中心,明清时期便是全国灯市重镇。福州花灯技艺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工艺如丝绸灯、料丝灯等都独具特色。

福州人,每当回忆孩童的时期,都会想到元宵节晚上大人牵着手在南后街赏灯、买灯的情景。

古代诗人曾描写了福州灯市的盛况:“春光艳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处处现祥光。”第二句诗中的“福唐”就是指当时的福州城,确切地说就是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的灯市。

image.png

元宵节的南后街是花灯的街,是洋溢着浓浓元宵节韵味的街。春节刚过,人们就开始惦记着这条街,特别是三坊七巷的住家都会涌向南后街观灯、买灯。人们手中提着各种各样的灯笼,汇成了一条奔腾的火龙,与两侧灯店的火树银花,汇成一条不夜街,把游人的脸照得亮亮的。小孩子们高兴地直叫,要大人给买这个灯,买那个灯。

9.手工艺品之都:福州手工艺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福州三宝”——脱胎漆器、油纸伞和角梳。在“三宝”之外,福州还有被称为“榕城三绝”的工艺品——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和软木画。它们不仅是精美的日用艺术品,也承载着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请注意在“三宝”与“三绝”里均有脱胎漆器,可见其重要地位。下面介绍一下具体工艺品情况:

脱胎漆器:质地轻盈坚固、色泽瑰丽典雅,制作工艺复杂(脱胎/木胎)。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曾获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金奖,常作为国礼。

油纸伞:福州油纸伞历史悠久,始于五代十国,清末民初时店号多达300余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银奖。福州油纸伞工艺精湛,制作多达83道工序,选料精、上油腻、绘花雅,不脱骨、不漏水、不褪色、抗风耐用(经五级逆风吹20分钟无恙)。

image.png

用料:伞面用福建特制棉纸、涂料用天然桐油。伞骨必须采用闽北五年以上的青山老竹,这种竹子弹力强、韧性大。福州油纸伞的制作非常考究,传统工艺主要分为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五大部分。

著名品牌:杨常利伞店(“双喜牌”)大量出口。

如今,福州油纸伞的实用功能虽已减弱,但其作为工艺品、收藏品、文化礼品的价值日益凸显。

牛角梳:选用南方水牛角或黄牛角,制作需25道以上工序,曾获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金奖及多项国际大奖。

梳头温润不挂发、去垢不痛,兼具艺术性(有140多个品种)和保健价值,有“价比黄金”的佳话。

软木画:以栓树皮为材料,采用“以刀代笔”的雕刻技法,制作出亭台楼阁、山水人物等立体画面,素有“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之美誉,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独特艺术效果。

寿山石雕:可考历史发端于南朝(距今1500多年)在历史上形成“东门派”和“西门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传统美术形式,以产于福州北部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它被誉为“榕城三绝”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并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石取巧”(依石造型)、“巧色利用”(利用天然色泽)、技法多样,注重天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

image.png

石材独特:寿山石质地细腻温润,色彩斑斓绚丽,品种繁多,具有“细、结、润、腻、温、凝”的“六德”特点。田黄石(素有“石中之王”的美誉,俗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清代乾隆皇帝的《田黄三链章》就是取材田黄石。

技法丰富:寿山石雕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

题材广泛:作品题材涵盖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果蔬、海味等陈设欣赏品,以及印章、文具、烟缸、水盂等实用工艺品。

根雕:根雕是福州闻名遐迩的特艺之一。“中国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福州是根艺的故乡。福州根材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人才济济,创作实力雄厚,福州成为八闽根艺的龙头。不少人近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屠一道先生的作品早就摆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了国宝级的名作。

10.金鱼之都:金鱼只是观赏鱼,但福州人把它变成高雅的文化,使福州金鱼深受国内外爱好者追捧,获得“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的美誉。我国福州、京津、苏杭、广州四大金鱼产区中,福州名列首位,与北京金鱼、杭州金鱼共同列入中国金鱼三大流派。2013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金鱼之都”称号。

福州养殖金鱼历史可追溯至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500多年的养殖历史,80多个品种,真是用心良苦。近年来,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培育出一批具有丰富色彩与优美体态的奇、特、精品种,屡获国内外大奖。

福州不仅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金鱼之都”,其下辖的闽侯县更是被誉为“中国金鱼之乡”。金鱼年产值、高端金鱼年出口量、金鱼养殖自动化程度、品牌影响力均等均居全国首位。全市拥有100多家金鱼养殖场,养殖水面面积超2500亩。 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大奖,获奖数占全国大半。

位于三坊七巷塔巷的“福州国潮金鱼博物馆”,是中国首座金鱼主题博物馆,展示了国内外百余种金鱼,也是省级非遗“福州观赏金鱼培育技艺”的展示基地。

image.png

11.东南摩崖题刻之都:福州多山,在鼓山、乌石山、于山等处都有摩崖题刻。福州最早摩崖题刻是唐开元十年(722年),刻于乌石山的李阳冰篆书《般若台记》。宋刻尤为丰富,朱熹、蔡襄、李纲、赵汝愚等名家均在鼓山、乌山、于山等地留有珍贵题刻。散见于各景点的历代摩崖题刻逾2000段,以鼓山的摩崖题刻最为集中,仅鼓山一地的摩崖石刻就达576段,字体篆、隶、行、草、楷俱全,被誉为“东南碑林”、我国东南书法艺术宝库。

12. 佛教之都:福州佛教在晋朝已开始流传。福州最早的寺庙是绍因寺,至五代时已有“东南佛国”之称。宋末元初,福州府统辖的各县佛教寺庙有1500多座。如今,福州还有大小寺庙数百座,仍然香火缭绕,不愧为佛教之城。

福州佛教高僧辈出,古代的有懒安、怀海、义存、神晏、如然……近现代的有虚云、圆瑛、妙莲、古月、振光、明旸……   

随着福州人大量迁居国外,福州的各种宗教活动也在当地兴盛起来,如在纽约闹市区出现了众多的福州宗教活动,推动了纽约市华埠宗教场所的兴起。

13.温泉之都:福州是中国三大温泉都市之首,整个东半城遍布温泉。福州温泉从晋代就已开发利用,自古享有“闽中温泉甲天下”之誉。福州温泉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浅、水温高、水质优五大特点,有利于健康,素有“金汤”之美誉。

福州人把“洗金汤”视为享受,把澡堂作为休闲的好去处,他们把泡温泉叫烫汤,劳作之余,到澡堂里去“烫一烫”,其乐融融。老福州烫汤的本领十分高强,能在60多摄氏度的汤池里烫上十几二十分钟,烫得全身发红、冒汗。由于温泉在城里,泡温泉跟串门一样方便,从澡堂出来,趿拉着拖鞋就到了家,头发还湿着哩。

回想在念初中时,我经常和长辈一起去洗汤,去的是东门外的万安泉、六一泉两个澡堂,这是福州普通市民常去的汤池店。汤池店备有茶点,大人躺在藤躺椅上边品茗茉莉花茶,边神聊,其乐无穷。

14. 森林步行道之都:福州的城市森林步道系统(通常被称为“福道”)确实非常出色,它不仅是国内最长的一条城市森林步道,还以其创新的设计和生态友好的理念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

福州全市拥有山地步道总长约131公里,并与超过500公里的滨水绿道、200多条传统老街巷相连,形成了庞大的慢行系统网络。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其环线总长约19公里,是国内最长的城市森林步道。串联了58座山体、多个公园(如左海公园、梅峰山地公园、金牛山公园等)、历史街区和内河,以及379个串珠公园和1022个街头公园。

福州的城市森林步道是一个网络系统,除了著名的“福道”(金牛山段),还包括其他多个部分:

金鸡山公园栈道:福州较早的无障碍山地绿道,设有“茉莉花台”观景平台。

image.png

福山郊野公园步道:长约20公里,连接三座山体,36个景观节点,与住宅区、办公区交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

image.png

其他城市绿道:如白马河步行道(约10公里)、西湖左海栈道、金鸡山栈道等,共同构成福州的慢行系统,成功实现了“让森林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

15.千园之都:福州确实拥有非常多的公园,并因此获得了“千园之城”的美誉。包含大型生态公园(如福山郊野公园)379个滨河串珠公园、口袋公园。串珠公园是福州特色,通过绿道串联山体、水体、公园和街区,形成连续绿色网络。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建成绿道总长超600公里(含“福道”)。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中国唯一上榜城市)。

16. 风味小吃之都:福州是我国四大风味小吃城市之首(其余三个是广州、成都、上海)。外地人到福州第一感觉就是小吃店星罗棋布,像蜘蛛网一样,布满大街小巷,鱼丸店、锅边糊店、扁肉燕店、馄饨面食店和“粿店”等等,相距不过十几米,或几十米而已。福州的小吃品种之多,在全国是罕见的。

福州小吃有两大特点,首先是福州小吃制作精细,品种多样,如扁肉燕的燕皮、鱼丸,鼎边糊、芋泥等,外地人很难知道其中制作的奥妙;其次是小吃与百姓生活贴近,许多小吃寻常家庭都能制作,而且许多小吃融入到家庭三餐中,特别是早餐。

达明路的美食一条街,闻名全国。它不单纯是福州的美食,还有外省的一些美食,饕客们一定都很熟悉,它是美食天堂。沿街的餐馆、小店琳琅满目,到了夜晚更是宵夜美食一条街,夜猫子的觅食好去处。难怪有的外地人到福州旅游,吃了福州多样的风味小吃后,赞不绝口,甚至不想回家,想多留几天,多享受享受口福。

谈起福州风味小吃,就会令我垂涎欲滴。也让我想起2002年9月回福州参加母校福三中60周年校庆时,几位同学请本人到安泰楼吃福州小吃的情景,安泰楼是福州风味小吃最集中的小吃店。落座后,环视店堂,果然名不虚传,我数了一下,共有16大类约200种小吃点的名称依次写在一长溜的竹子挂牌上。琳琅满目,任你挑选。我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成都等当地久负盛名的风味小吃店光顾过,虽然小吃也不少,但远不如安泰楼的品种多。

读者们,上述我关于福州的荣誉称号介绍,你能知道多少?试问我国有哪些城市像福州这样多的荣誉称号?答案是找不到第二个。福州有这么多荣誉称号只有福州人自己知道,外地人并不了解。原因是福州人低调,不爱张扬……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卓宝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7140-1506818.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