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00亿年以前,有一大片冷却的尘埃微粒涡旋在宇宙中间,这些微粒互相吸引,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不停旋转的圆盘,随后又甩出许多圆圈。由于中心圆盘猛烈的转动,尘埃微粒达到白热程度,就形成了太阳。外围圆圈的微粒形成一个个巨大火球。
大约到40亿年~50亿年前后,这些火球冷却凝固成现在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八大行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很幸运,在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长的空气、水、阳光、气候以及食物、能源等,为生物和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自然界吗?
关于自然界的概念有两种理解:在人类早期科学认知阶段,由于观测手段有限,对宇宙的了解匮乏,“自然界”概念主要局限于地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动,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对“自然界”的狭义认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深入,观测手段日益先进。“自然界”概念逐渐拓展至整个宇宙,也可称为“大自然”。
我们所论述“自然界”主要是指与地球相关的自然界。因为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和地球的自然界关系最为密切。
下面叙述一下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
1.为人类提供生存基础: 地球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源,如空气、水、阳光、食物等。同时,自然环境还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和气候条件,保障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认知对象: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自然界,不断探索自然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到现代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3.影响与反馈: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包括积极的影响,如植树造林、治理污染、保护野生动物等,也包括消极的影响,如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引发气候变化等。而自然界也会对人类的活动做出反馈,当人类的行为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和稳定时,就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如洪水、干旱、地震、物种灭绝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个人从哇哇坠地,就开始享受大自然赐给的基本生存条件——空气、水和食物,一直保证他成长,直至死亡为止。
实际上人的一生,不仅仅享受自然界提供的这最基本生存条件,这种生活只是为了活命,是被动的(其中食物是主动的,毎个人自己都要自动寻找食物进食)。其实人类还可以享受自然界提供的更多的赐给,要自己主动的去享受。这样生活就显得丰富多彩,就更有意义。
值得人类主动去享受的大自然,包括山岳、海洋、湖泊、河流、绿色的草地、森林、沙漠等等。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这些大自然美景,还可进行登山、攀登、越野跑、冲浪、风筝冲浪、皮划艇、漂流、游泳、潜水、高山滑雪、溜冰、马术、沙漠越野跑、滑沙、沙地摩托、滑翔伞与跳伞等等。当然有些项目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必须指出,这些享受自然界的活动,千万不要破坏自然环境,不能污染水、空气等自然环境。有这种行为和造成不良后果者,必须严禁,并追究法律责任。

从以上简单的叙述,可以看出自然界不但赐给了人类生存和健康成长所必备的空气、水、阳光、气候条件和食品,而且也提供了进一步享受生活的条件和提供了人类的认知对象: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自然界,不断探索自然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使人类生活的更舒适、更健康、更丰富多彩,这一切的一切,难道我门不应该感恩自然界吗?
感恩自然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有实际行动,最实际的行动就是人类不要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还要积极植树造林、治理污染、保护野生动物等。这些积极措施,改善自然界生态环境,最终得益的还是人类自己。反过来,如果破坏生态环境,又不进行治理,就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可以说人类自作自受。
最后,谈谈我自己对自然界赐给的感受。
自然界赐给我生存的基本条件——空气、水、阳光、食品、能源等,自不必说了。
除赐给我这些生存基本条件外,我还享受自然界提供的更多的赐给,当然要自己主动的去享受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
我的家乡是在城市的郊区,是个有山、有菜地、池塘、竹林、果树,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么好自然环境,怎么不引起我们少儿的玩兴呢!
我们尽情地玩,到池塘里游泳,摸池螺、打水战、扔飘石;游完泳就爬到龙眼树上偷吃龙眼,我们专偷吃有钱人家种的龙眼树的龙眼,为了不让树主发现,我门不把龙眼摘下来吃,只把皮压开取出龙眼肉吃完后,把龙眼核放回,合上龙眼皮,这样地下就看不到龙眼皮和核。我门还玩风筝,用弹弓打鸟,用桃胶胶蜻蜓和知鸟,掏鸟窝,傍晚时抓蟋蟀,晚上在菜地里奔跑抓萤火虫……我们玩的像个野孩子,看到书就害怕,好像书长了刺。
我从事的工作是地质工作,绝大部分时间是与自然界密切接触的。在约40年地质勘测的工作中,经常是爬山涉水,汗流浃背,我到过严寒的林海雪原,干旱炎热的戈壁滩,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千奇百怪的西南岩溶地区,湿热多雨的东南丘陵地区……

我在勘测工作中,经常忙中取乐,边工作边享受沿途美景,有时爬到垭口时,我就居高临下欣赏环视周围神工鬼斧地貌景观……
我不但尽情享受自然界赐给的美景,还探索了认知对象——自然界的山脉、河流、岩石、地形、地貌、沙漠、沼泽、阶地、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等等,都是地质构造形成的。我是从事地质工作的,通过观察、探索研究自然界的地质现象形成的规律,让我学到许多地质知识,也是我感恩自然界的一个方面吧!
我现在已经92岁了,身体还不错,能吃苦耐劳,性格开朗,爱动脑筋,思维还很活跃,还在写文章、练书法、唱卡拉OK、打麻将,毎天坚持步行3到5千步……
我的好身体以及我的性格,让我做出了一些成绩,是归功于我少儿时期的玩,归功于我是个野孩子以及长期的勘测生活,特别是少儿时期的玩。
在池塘里游泳,爬山、爬树、追铺萤火虫等,锻炼了我的好身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放风筝、用弹弓打鸟、抓蟋蟀、偷吃龙眼等,都是要动脑筋的(扎风筝时,结绳子的位置不合适,就飞不起来;弹弓的架子如何选择,如何装橡皮条和皮革;抓蟋蟀怎么寻找蟋窝,装蟋蟀的竹筒子如何制作等等都是有学问的,都要动脑筋的),养成我爱动脑筋的习惯……
自然界除赐给我生存基本条件外,还造就了我的好身体、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爱动脑筋、思维活跃的性格。更难得的是让我在认知方面学到了地质知识。
如果说人类要感恩自然界的话,那么我就更应该感恩自然界了!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卓宝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7140-150682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