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Cece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gicCece123

博文

Mirdametinib,391210-10-9,99.95%_MedChemExpress

已有 250 次阅读 2025-7-30 13: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MCE 的所有产品仅用作科学研究或药证申报,我们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

Mirdametinib

MCE 国际站:Mirdametinib

品牌:MedChemExpress (MCE)

货号:HY-10254

CAS:391210-10-9

Synonyms:PD0325901; PD325901

纯度:99.95%

存储条件:粉末 -20°C 3 年 4°C 2 年 溶剂中 -80°C 6 个月 -20°C 1 个月

运输条件:美国大陆的室温;其他地方可能有所不同。

产品活性:Mirdametinib (PD0325901) 是一种具有口服活性,选择性和非 ATP 竞争性的 MEK 抑制剂,IC50 为 0.33 nM。

生物活性:Mirdametinib 对激活的 MEK1 和 MEK2 表现出 1 nM 的 Kiapp。 Mirdametinib 抑制 p-ERK1/2 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 Mirdametinib 对广泛的人类肿瘤异种移植物具有抗癌活性[1][2][3]。 

体外:Mirdametinib (PD325901; 0.0064、0.032、0.16、0.8、4、20、100 nM;2 天) 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 (PTC) 细胞系 (TPC-1 细胞和 K2 细胞) 的生长,GC50 分别为 11 nM 和 6.3 nM[3]。Mirdametinib (100 nmol/L;4 天) 诱导 K2 细胞 (顶部) 或 TPC-1 细胞凋亡[3]。Mirdametinib (0.1、1、10、100、1000 nM;1 小时) 抑制 K2 细胞 (顶部) 或 TPC-1 细胞中 p-ERK1/2 的表达[3]。Mirdametinib 可阻止黑色素瘤细胞系的生长。 Mirdametinib 在极低浓度(10 nM)下即可显著抑制携带 BRAF 突变的 PTC 细胞的生长[3]。MCE 尚未独立证实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它们仅供参考。

体内:Mirdametinib(25 mg/kg,口服)在给药后 24 小时内抑制 ERK 磷酸化超过 50%。Mirdametinib(25 mg/kg/天;口服)产生 70% 的肿瘤完全缓解率(C26 模型)[2]。Mirdametinib(20-25 mg/kg/天;口服管饲;连续 3 周(每周连续 5 天))在接种携带 BRAF 突变(K2)的 PTC 细胞的小鼠中完全抑制肿瘤生长,并在接种携带 RET/PTC1 重排(TPC-1)的 PTC 细胞的 6 至 8 周龄无胸腺 Ncr-nu/nu 小鼠中显著降低肿瘤生长[3]。MCE 尚未独立证实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它们仅供参考。

动物实验:用鸡尾酒疗法对小鼠(每组 10-14 只)进行皮下麻醉。将稳定感染表达荧光素酶的逆转录病毒的 K2 和 TPC-1 细胞(5 μL RPMI1640 培养基中 5×105 个细胞)接种到甲状腺中,并使用 Living Image 3.0 软件每周通过 Xenogen 监测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接种一周后,将 PD0325901 通过超声处理溶解在 80 mM 柠檬酸缓冲液(pH 7)中,每天通过口服管饲法(20-25 mg/kg)给小鼠服用,持续 3 周(每周连续 5 天)。仅因肿瘤负担或体重减轻 20% 而处死小鼠。用卡尺测量肿瘤大小,并通过公式(V=长度×宽度×深度)计算肿瘤体积(V)。对照组小鼠仅服用 80 mM 柠檬酸缓冲液(pH 7)。所有体内实验至少进行两次。 MCE 尚未独立证实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它们仅供参考。

细胞实验:将 PTC 细胞 (1×104) 接种在 24 孔板中,加入 1 mL 培养基,在 37°C 培养箱中培养 4 天。第 0 天,将不同浓度的 MEK 抑制剂 PD0325901 以三次重复添加到细胞中。第 2 天,将溶解在 0.8% NaCl 溶液中的 5 mg/mL MTT 添加到每个孔中 (0.2 mL),以测试 GC50 或每天添加以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将细胞与 MTT 在 37°C 下孵育 3 小时。然后将液体从孔中吸出并丢弃。将染色的细胞溶解在 0.5 mL DMSO 中,并使用 Synergy HT 多检测微孔板读数仪测量其在 570 nm 处的吸光度。对于 GC50,细胞生长计算为 100×(T−T0)/(C−T0),其中 T 是 48 小时后用抑制剂处理的孔的光密度,T0 是零时刻的光密度,C 是仅使用 DMSO 的对照光密度。MCE 尚未独立确认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它们仅供参考。

激酶实验:在含有 p44MAP 激酶 (GST-MAPK) 的谷胱甘肽 S 转移酶融合蛋白和含有 p45MEK (GST-MEK) 的谷胱甘肽 S 转移酶蛋白存在下,测定 32P 掺入髓鞘碱性蛋白 (MBP) 的情况。测定溶液含有 20 mM HEPES、pH 7.4、10 mM MgCl2、1 mM MnCl2、1 mM EGTA、50 mM [gamma-32P]ATP、10 mg GST-MEK、0.5 mg GST-MAPK 和 40 mg MBP,最终体积为 100 mL。反应在 20 分钟后通过添加三氯乙酸停止,并通过 GF/C 滤垫过滤。使用 1205 Betaplate 测定滤垫上保留的 32P。 PD0325901 在各种剂量范围内进行评估,以确定剂量反应曲线。MCE 尚未独立证实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它们仅供参考。

IC50 & Target:MEK1 1 nM (Ki) MEK2 1 nM (Ki) MEK 0.33 nM (IC50)

热销产品:AR7  | Belimumab  | Luteolin 7-diglucuronide  | SR1078  | Oleoylethanolamide  | Sulfo-SMCC (sodium)  | Hesperetin  | 5β-Cholanic acid  | Latanoprost  | Carbidopa

Trending products:Recombinant Proteins  |  Natural Products  |  Fluorescent Dye  |  PROTAC  |  Oligonucleotides

参考文献:[1]. Barrett SD, et al. The discovery of the benzhydroxamate MEK inhibitors CI-1040 and PD 0325901.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8 Dec 15;18(24):6501-4.[2]. Henderson YC, et al. MEK inhibitor PD0325901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growth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Mol Cancer Ther. 2010 Jul;9(7):1968-76.[3]. Judith S. Sebolt-Leopold, et al. The biological profile of PD 0325901: A second generation analog of CI-1040 with improved pharmaceutical potential

品牌介绍:•   MCE (MedChemExpress) 拥有200 多种全球独家化合物库,我们致力于为全球科研客户提供前沿最全的高品质小分子活性化合物;•   50,000 多种高选择性抑制剂、激动剂涉及各热门信号通路及疾病领域;•   产品种类涵盖各种重组蛋白,多肽,常用试剂盒 ,更有 PROTAC、ADC 等特色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生命科学等科研项目;•   提供虚拟筛选,离子通道筛选,代谢组学分析检测分析,药物筛选等专业技术服务;•   设有专业的实验中心和严格的质控、验证体系;•   提供 LC/MS、NMR、HPLC、手性分析、元素分析等各项质检报告,确保产品的高纯度、高品质;•   产品的生物活性多经各国客户实验验证;•   Nature, Cell, Science 等多种顶级期刊及制药专利收录了MCE客户的科研成果;•   专业团队跟踪最新的制药及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为您提供全球最新的活性化合物;•   与世界各大制药公司及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

类药多样性化合物库

顾客使用MCE产品发表的科研文献

一站式药筛新体验

MCE 您身边的生物活性分子大师 | 抑制剂、激动剂、化合物库

重组蛋白 | 高纯度、高稳定性

磁珠

MCE Hotline: 4008203792 | 中国现货 - 全球文献引用 - 高纯度高品质 - 全方位技术支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36222-1495803.html

上一篇:Cytarabine,阿糖胞苷,147-94-4,99.98%_MedChemExpress
下一篇:Jagged-1 (188-204) (TFA),99.89%_MedChemExpress
收藏 IP: 139.227.1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