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Atmosphere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林乐科博士等创建特刊——“大气中的电波传播:连接信号物理学与技术创新”

已有 1055 次阅读 2025-9-9 18:14 |个人分类:特刊征稿|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本特刊聚焦于推进大气环境中电波传播这一跨学科领域,重点探讨基础信号物理学与电波传播前沿技术应用之间的协同作用。特刊致力于应对以下核心挑战:深入理解电波如何与大气成分 (如对流层湍流与水凝物) 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相互作用推动大气监测、通信系统和环境传感领域的创新突破。

Atmosphere 邀请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林乐科博士、李海英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弓树宏博士,合作创建特刊“Radiowave Propagation in the Atmosphere: Bridging Signal Physic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连接信号物理学与技术创新)”。

本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无线电气象学

大气遥感

大气波导

大气吸收

大气折射

雨衰

数值天气预报 (NWP)

机器学习 (ML)

电波传播效应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1月31日

       

客座编辑介绍

林乐科 博士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波环境特性与电波传播研究,先后参与和主持了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军事电子预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实用化传播与反演模型,并修订形成多项国际标准,多次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现为ITU-R SG3/WP 3M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空间太阳能电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无线电气象、对流层电波传播、移动业务电波传播、电波传播标准化等。

     

李海英 博士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波传播与大气遥感领域研究,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一项;主持和参与多项基础科研项目等,发表论文十余篇。提交ITU文稿多篇,修订ITU建议书一项,正在制定国家标准两项。

研究领域:无线电大气吸收与辐射特性、电离层CT成像技术、电波传播特性与效应研究等。

      

弓树宏 博士

2001年7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2004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13年至今主持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2013年至2018年合同总经费627.9万,到校总经费258万,其中纵向项目到校经费180万。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14篇,EI检索20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登记权3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审校译著1部、受邀请在国外出版专著中完成其中一章。

研究领域:对流层传播环境特性建模、分析电磁波传播、散射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电磁波在复杂环境产生的传输、散射效应及其对无线电子系统的影响,对流层人工变态及应用。

         

特刊详情页:https://www.mdpi.com/si/242074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atmosphere

        

Atmosphere 期刊介绍

主编:Daniele Contini,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Climate—CNR, Italy

期刊研究内容涉及气溶胶、空气质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控制、气象学、气候学、生物气象学及生物气候学、生物圈/水圈/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大气技术、仪器和建模的研究,以及高层大气和行星大气等。目前期刊已被SCIE (Web of Science)、Ei Compendex、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2.3

2024 CiteScore:4.9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9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9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501183.html

上一篇:Pharmacy:药剂师在美国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实施中的关键作用
下一篇:Particles:南京大学崔著钫研究员等创建特刊——强耦合量子色动力学与强子结构
收藏 IP: 61.242.1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2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