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人物专访,Journal of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s (JSAN) 有幸邀请到期刊主编——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舒磊教授。此次访谈中,舒磊教授探讨了研究领域的行业发展前景与热点,分享了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的经验,同时,就 JSAN 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对期刊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并表达了对 JSAN 的愿景。
受访人简介
舒磊 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舒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英国林肯大学“林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斯坦福全球Top 2%科学家、Scilit高被引学者、CCF杰出会员。于韩国庆熙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日本大阪大学获得博士后经历。作为项目主持人共主持各类国家、省、厅级及企业项目超40项。在国内外重要的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500多篇相关领域的论文。Google Scholar他引次数超过28000次,H-index:85。担任 Journal of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s 期刊主编、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期刊的Sustainable and Intelligent Phytoprotection Section主编、Sensors 期刊的Cross Data Section主编。担任IEEE期刊的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Cyber-Physical Systems、IEEE Consumer Electronics Magazine、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IEEE Sensors Reviews。担任 (或曾) IEEE工业电子学会云计算与无线系统专委会主席 (副主席、秘书长)、IEEE工业电子学会南京分会副主席、CCF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副主任、CCF数字农业分会执行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理事。
访谈内容
1. 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领域内重点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向?
从全球范围来看,近2-3年,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领域的研究主要呈现为多学科深度交叉的特点。在我看来,目前集中的领域有以下四个主要方向:
AI与传感技术深度融合:AI技术逐渐从数据辅助处理的角色演进为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领域里的底层架构的设计要素,例如,数据-模型-硬件的协同优化,动态环境自适应感知,边缘智能部署等。
分布式智能与自组织网络:例如,新兴的各种机器人网络,数字孪生与区块链技术等,仍然在推动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领域向自组织拓扑重构、混合式协同控制和容错机制设计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跨领域应用场景拓展:新型的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例如,超表面传感器、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等,被探索应用于各种各样的跨领域场景,例如,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深海工程、无人农场、植物可穿戴诊疗设备等。
网络和信息安全架构:随着领域内的发展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能”进行跃迁,算力分布从云端集中式转向边缘-端协同式,数据流动从单向传输变为双向智能交互,系统架构从封闭式发展为开放式生态。
这些改变依旧推动着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领域在网络和信息安全架构方向上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创新。
2. 您如何看待传感网领域的未来发展?您认为哪些研究主题比较热门,会引起更多关注?
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技术目前仍然是推动当前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文明发展的主力技术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上会持续保持技术深度交叉与场景泛化拓展的特征。具体在我看来,会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工业与城市场景持续的规模化发展,例如,基于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个联网的传感器节点整合的数字孪生工厂,基于海量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实现的更加智能安全的车路云感知网络等。
生物医疗与大模型应用,例如,基于植入式的传感器实现的亚分钟级的血糖控制,基于多个连续监测的人体可穿戴传感器与大模型结合实现的个体AI健康管理等。
能源自给与微型化革命,例如,光伏农业物联网、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等基于环境能量的自供电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场景。
量子技术突破,例如基于量子技术的传感网络对地下资源以及引力波的探测等。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研究主题都会是研究热点,会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3. 您在领域内不断追求卓越,此次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能否请您分享新的视角和方法?
首先,我很高兴自己此次能够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这个榜单是由第三方机构ScholarGPS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全球超过3000万的学者的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的。而且全国范围来看,这次入选此榜单的学者人数特别少,南京农业大学只有4位学者入选。
这几年,我陆陆续续被很多第三方机构评选为顶尖科学家,有如下情况:1. 在adscientificindex.com网站的排名中,入选南京农业大学Top 5科学家;2. 在同舟云学术(www.globalauthorid.com)网站的排名中,入选全球前10万顶尖科学家榜单,而且成为国内农业类大学中通信工程学科唯一上榜者;3. 入选Research.com网站发布的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并连续两年获Research.com中国电子电气工程领导者奖;4. 连续多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Top 2%科学家榜单。另外,我还入选了MDPI出版社发布的2024 Scilit科学文献数据库高被引学者榜单。这个榜单里,南京农业大学也只有4人入选。
这次专访里面谈到要分享新的“视角”,我有考虑这里的“视角”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也许更多的学者想要了解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对一所大学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也许很多入选的顶尖科学家们也有自己的考虑和答案。在我的理解中,一所大学的某个学科如果能够拥有一名甚至多名这类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可能就意味着这所大学在这些顶尖科学家所属的学科上拥有较好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另外也意味着对应的ESI学科会成为前1%甚至前1‰的学科。
以我本人为例,南京农业大学“通信工程”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主要是由我的团队建设的,在2023年,南京农业大学的“通信工程”一度进入南京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 (前八),而目前南京农业大学一共只有14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南京农业大学的“通信工程”也是目前国内农业类大学中唯一一个该领域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2024年底,南京农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科”也成功进入ESI全球前百分之一,仅我这一个团队对南京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的ESI贡献度就接近40%(2024年6月份的数据)。目前,南京农业大学一共有13个进入前1%的ESI学科。今年,基于对所工作过的学校学科的重要贡献,我被熟悉的朋友们戏称为“行走的世界一流学科”!
另外,这次专访里面谈到要分享“方法”,我也有考虑应该是想要了解如何成为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其实,这次第三方机构ScholarGPS发布的这个榜单,并不只是简单地发布了这个顶尖科学家的名单,它有提供许多详细的信息,尤其提供了每个入榜科学家的领域关键字,而这些关键字极其重要,意味着这些顶尖科学家在特定领域内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
所以,在我看来,要想成为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首要条件是能够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静下心来在一个领域坚持长期的研究工作。如果在有限的科研生命中,中间转换了一次甚至是多次学科领域,缺少了长期的积累,应该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的。
再就是,需要尽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我记得15年前还在日本大阪大学做特任研究员的时候,有次和一位朋友聊到从事学术科研这条职业生涯道路,各自未来的生涯目标是什么?我那时还有困惑,不过我很幸运地遇到一位前辈,他当时教导我需要早定目标。那时的他是“通信工程”领域内一位知名的海外华人教授,也是一本知名期刊的主编、高被引学者。可以说我受到他的影响很深,在当时的我看来,能够像很多位海外的资深华人教授那样成为高被引的学者,并且主导一本领域内的期刊发展,就是非常好的职业生涯目标了。
2012年,我31岁,在完成日本大阪大学的工作后,我选择回国。那一年,我思考了小时候学到的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并进而改为“三十知天命而立、四十不惑而尽人事、五十知天命而顺意”。2016年,我35岁,在我的“学者网 (www.scholat.com)”网页上,我发表了一篇由名人语录组成的短文“《看见看不见的》- 你以为的极限,弄不好只是别人的起点。你人生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最后抵达了哪里。世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这篇短文里面的每一句都不是我自己写的,我只是把这些话较好地组织起来,其实这些都是我对自己的自我激励,而这也是我想要分享的第三个点,需要有持久的自我激励。
4. 您认为 JSAN 期刊的宗旨、范围和特色是什么?
Journal of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s (JSAN),中文名《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期刊》是由MDPI 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国际性开放获取期刊,致力于推动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这本期刊的核心目标是持续促进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领域的学术发展,加速该领域的技术成果的传播与应用。期刊长期以来以鼓励研究者进行开放、透明的研究成果分享。目前,本期刊广泛地覆盖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技术涉及到的研究和应用场景,包括:系统架构与硬件、智能感知与控制、协议与中间件、工业与智能制造、新兴技术融合、跨领域应用等。
本期刊的特色和亮点非常鲜明,包括:开放获取 (所有文章均免费下载)、深度内容支持 (接收长篇论文且无字数限制)、创新性投稿类型 (鼓励提交数据集论文)、跨学科交叉 (支持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慧农业、交通安全等实际场景)、严格的伦理审查 (所有的论文均被严格的评审)、快速出版与传播(高效的团队跟踪稿件的评审和出版的全流程)。
JSAN 的核心优势在于——我们不仅是快速出版的期刊,更是质量优先的践行者。
5. 对于期刊稿件质量控制,可否分享一些经验?
一本期刊稿件的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期刊的声誉,以及这本期刊能走得多远,发展得多好,所以期刊稿件质量的控制是一本期刊能够良好发展的生命线。
首先在期刊稿件的来源方面,我们非常地注重在拥有国际知名大学的国家里进行宣传,也会积极地向国际顶尖学者定期进行邀稿。所有投入到 JSAN 期刊的论文都会被期刊的主编或者由知名学者担任的编委团队进行严格的预审。
在期刊编辑团队的组织方面,我们聚焦性地邀请了75位国际知名学者,其中有4位是IEEE Life Fellow,6位是IEEE Fellow,超过40%的编委成员是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通过资深学者把控方向,确保审稿标准与国际前沿接轨。
在论文写作方面,严格要求作者在论文中包含充分的数据可视化图表、方法细节以及文献的批判性分析;在论文的篇幅方面,我们鼓励学者通过更长的论文展现更加完整的研究内容。
另外,我们还积极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作者和期刊编委定期进行线上的学术交流讲座。以上都展示了 JSAN 编辑团队对研究成果深度与完整性的高标准要求。
6. 您对期刊的发展有什么愿景?
主编将和全体编辑团队一起努力为广大作者提供持续严谨与积极创新的学术生态环境。2025年,在持续六年稳步提升后,JSAN 的Citescore达到历史新高,标志着其在国际学术影响力上的显著进步。另外在2025年里,为表彰编辑团队对期刊发展的卓越贡献,JSAN 已设立全新奖项——“卓越编辑奖”(Editor of Distinction Award)。该奖项将通过严谨的评选流程,授予在论文质量把控、学术服务创新及领域引领性贡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杰出编辑。
作为期刊主编,我希望能够通过全体期刊编辑团队的努力,推动期刊早日进入JCR计算机学科类别的Q1分区,推动期刊的CiteScore进一步增长并趋近于10分的初步目标。在2025年,我还希望通过创建“青年编委”团队,吸纳来自全球37名左右的优秀青年学者,进一步为期刊的稳步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目前,我们还在紧密地筹备于2026年召开的第一次期刊线上大型学术会议,在此,我也欢迎期刊的广大读者、作者和编辑群体积极地参与我们的大型线上会议的筹备工作。
总体来看,JSAN 期刊的未来发展需紧扣“质量优先、优选共建、全球传播”三大主线。通过严控论文审稿流程、扩编优秀编委团队、全球广泛分享传播,成为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领域的标杆性开放获取期刊。
这几年,MDPI出版社为我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感受到了MDPI出版社为支持 JSAN 这本期刊发展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今天来看,我已然不惑,但仍然还有职业生涯里面的目标没有全部实现,我希望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和我们的编辑团队一起把 JSAN 这本期刊推向更高的高度。
最后,感谢舒磊教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编辑部的线上采访,感谢老师一直以来对期刊发展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此由衷地祝愿老师新的一年身体健康,科研之路一切顺利。
特刊推荐
Interpretable Strategies for Secure Vehicle Road Collaboration and Threat Tracing
Edited by Prof. Dr. Yuanfang Chen, Prof. Dr. Zhidong Zhao, Prof. Dr. Lei Shu, Dr. Yuli Yang, Prof. Dr. Gerhard Petrus Hancke, Prof. Dr. Noel Crespi
Submission Deadline: 31 August 2025
https://www.mdpi.com/si/204102
JSAN 期刊介绍:https://www.mdpi.com/journal/jsan
主编:Prof. Dr. Lei Shu,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a; University of Lincoln, UK
Journal of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s (ISSN 2224-2708) 是一本关于传感器和执行器网络科学与技术的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期刊主题涵盖传感器/执行器网络 (WSAN) 的系统架构、操作系统和网络硬件,工业4.0和嵌入式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系统,区块链技术及其在WSAN中的应用,WSAN及下一代网络 (5G、6G等),基于物联网的WSAN,以及无线局域网在农业、交通、移动系统、智慧城市、智慧制造业、智慧健康医疗等的应用。期刊定期发表研究论文、综述和通讯等,我们的目标是鼓励研究者们尽可能详细地发表他们的实验和理论结果。
2023 Impact Factor: 3.3
2023 CiteScore: 7.9
Time to First Decision: 19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5.6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