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作者团队
杨洋教授团队主要由中国海洋大学从事国土空间治理相关研究方向的师生构成。团队学术带头人杨洋教授为公共管理学科二级学科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负责人,并兼任校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 (中方) 副主任、海洋发展研究院海洋空间规划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和学院国土空间治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团队教师普遍具有留学欧美的国际化科研背景和突出的学科交叉特点,相关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在 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Cities、Land Use Policy、《地理学报》《中国土地科学》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
目前,团队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
2、耕地系统健康与城乡统筹
3、海岸带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
4、跨域跨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访谈实录
1.请您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本篇论文。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以城市蔓延与城市收缩这两种现象为标志的城市发展差距日益明显。在此情形下,两种与土地相关的治理策略——精明增长 (Smart Growth, SG) 和精明收缩 (Smart Shrinkage, SS) 分别成为应对城市蔓延和城市收缩相关挑战的潜在解决办法。本研究基于Scopus数据库,借助文献计量和空间分析工具,对SG和SS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多维度比较性综述。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对SG的关注度下降,对SS的研究兴趣在2010年左右急剧上升。这表明,研究重点出现了显著的转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范式即将发生转变。然而,SS研究目前还缺乏SG研究那样的学科多样性、主题广度以及实证深度,需要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来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此外,虽然SG和SS都源于环境科学,但SG主要涉及城市区域的自然和景观属性,而SS则更侧重于社会经济层面。与此同时,我们指出了SG和SS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可以全面考虑SG和SS的“精明发展 (Smart Development, SD)”理论框架,以弥补以往SG和SS碎片化讨论的缺陷,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您是如何确定本篇论文选题的?在此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
我们在从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城市收缩正在成为困扰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又一突出问题。同时,城市的蔓延和收缩正在加剧全球城市化的不平衡发展。而SG和SS则分别是针对城市蔓延和城市收缩问题应运而生的治理策略,并且都涉及“精明“二字。于是,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两种精明型策略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性分析,站在全局的视角探讨以下问题:SG与SS各自“精明”在何处?二者是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针对城市蔓延与城市收缩现象同时并存的现实状况,如何将SG与SS策略进行有机整合,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因此,本文选题被确定为“Smart Growth and Smart Shrinkage: A Comparative Review for Advancing Urban Sustainability”。
由于我们研究团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备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因而对要解决的问题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如何站在全局的视角对SG和SS相关文献进行比较性综述,进而构建综合考虑SG和SS的整体性理论框架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最终,经过研究团队的反复交流讨论,我们决定采用文献计量和传统综述相结合的方法,在定量揭示SG和SS领域发展历程、研究热点以及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定性梳理SG和SS的区别与联系,从SG和SS的众多原则和倡议中提炼出核心价值观念,使得将SG和SS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成为可能。
3.您认为本篇论文的创新点是什么?在论文写作中您是如何找寻创新点的?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SG和SS相关文献展开了多维度的比较性综述,弥补了已有研究中对二者进行割裂化、碎片化讨论的不足;二是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视角出发,构建了可以综合考虑SG和SS的SD理论框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
创新点的发现,一是基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研究的长期关注,进而能够察觉到城市化过程中具有苗头性和趋势性的问题;二是建立在大量相关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而抽丝剥茧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发现当前研究需要弥补的不足;三是基于对研究方法和相关软件的多样化掌握,使得论文能够采用多样化且最匹配的研究方法去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4.请分享一下您在本篇论文写作过程中借助的软件/工具?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了以下软件或工具:
一是R语言,其丰富多样的工具包和数据分析模型可对文献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首先,R语言中的Bibliometrix包针对文献计量分而专门开发,能够从论文数据集中获取发文趋势、作者信息、主题演进等大量数据,可为后续计量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其次,R语言中的ggplot2为数据可视化提供了高自由度、科学、美观的工具基础。最后,R语言中的M-K test、Pettitt test、R smooth-loess等函数,为趋势分析和关键节点的检测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二是Citespace和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其中,本文主要运用到Citespace软件中的Timezone功能,来揭示SG和SS研究主题的时序演化关系;利用VOSviewer软件来探索SG和SS的研究主题结构。
三是其它辅助性软件或工具。例如,利用Word Clouds网站来清晰呈现主题词;利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对研究国家和地区进行可视化;利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对文中所有图片进行美化和完善。
5.如何高效阅读文献,提取并梳理文献中的有效信息?
本文是一篇综述论文,因而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作为知识背景,高效阅读尤为重要。首先,要聚焦研究领域内已有的综述文献,从而对概念、内涵和发展脉络做到宏观了解。其次,要重点关注高被引的文献和最新的前沿文献,并形成阅读笔记。再次,对于其它相关文献,通过略读来对“精读”和“泛读”文献进行分类,“精读”文献需要深入理解、细节挖掘,“泛读”文献需要快速筛选、抓住重点。此外,借助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可以使文献的查找和管理变得高效便捷。
6.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您认为哪个部分是最难的?
讨论部分的撰写是最困难的。其难点在于,如何在对SG和SS异同点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构建出可以全面考虑SG和SS的“精明发展”理论框架。从哪些维度出发、如何将其与可持续性科学进行有机结合,都是在“精明发展”理论框架构建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了可持续性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经过大量阅读、讨论、思考、修改,最终完成了理论框架的构建。
7.您是如何选择本篇论文的投稿平台的?
关于本文的投稿平台,首先,我们考虑的是投稿期刊的办刊宗旨与研究范围是否与本文相契合;其次,我们考虑的是投稿期刊的影响力;最后,由于本文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因而我们还需要统筹考虑投稿期刊的出版周期,以期尽快将研究成果落地。
Land 期刊是一本国际性、跨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涵盖了土地、空间和可持续性等多个领域。该期刊与本文的研究方向较为契合,属于中国科学院二区SSCI期刊,具备较大影响力,且其快速出版和开放获取的模式有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可见性和影响力。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将本文投稿到了 Land 期刊。
8.写完一篇文章之后,您是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的?
论文的修改完善是一个迭代和精细化的过程。在论文初稿完成后,我们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论文修改阶段。
在第一阶段,我们首先会召集研究团队全体成员进行集中讨论,在每位成员细致阅读论文的基础上,轮流对论文结构、内容、逻辑、表达、图表、格式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修改,修改后继续讨论,如此往复循环直至小组内部的自我检查和修改完成。
在第二阶段,我们征求了同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对论文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在第三个阶段,论文投稿后收到了期刊编辑部发来的审稿专家意见和建议,我们对照审稿专家的意见逐条讨论了修改思路,并逐条进行了认真修改,直至达到发表标准。
原文出自 Land 期刊:https://www.mdpi.com/2785366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land
Land 期刊介绍
主编:Christine Fürst, University of Halle, Germany
期刊创刊于2012年,期刊涵盖土地系统科学、地表景观、土壤和水、城乡发展、土地与气候相互作用、水-能源-土地-食物纽带关系 (WELF)、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健康关系、土地建模和数据处理、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多功能性等研究, 并致力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现已被 Scopus、SSCI、AGRICOLA、AGRIS、GeoRef、RePEc 等多个关键数据库收录,5-Year Impact Factor: 3.4 (2023)。
2023 Impact Factor:3.2
2023 CiteScore:4.9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9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3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8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