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Ai Publishing 植根中国 影响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aipublishing

博文

Medicine Plus | 阜外医院王旭教授团队揭示小儿心脏术后ICU滞留的14项独立危险因素

已有 2280 次阅读 2025-9-30 17:1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image.png

研究概述与核心发现

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位居出生缺陷之首,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技术与围术期管理的进步,手术死亡率已显著降低,目前的研究焦点正转向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优化资源配置。其中,ICU停留时间是衡量医疗质量与资源消耗的关键指标。

本研究纳入了2021年至2022年间于阜外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4348例非新生儿的儿童患者。术后ICU滞留被定义为停留时间≥12天(即95th百分位数),本研究中有246例患儿经历ICU滞留。研究团队全面收集了44个变量,涵盖术前、术中与术后指标,并采用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有效避免了过度拟合,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LASSO回归的正则化路径和交叉验证误差曲线见图1。图2为44个变量的LASSO系数分布图。

image.png

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ICU滞留显著相关:

术后并发症类:心肺复苏(OR=12.28)、重新气管插管(OR=11.99)、同一住院期间再次手术(OR=7.199)、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损伤(OR=7.943)、心律失常(OR=4.376)

术中因素:姑息性手术(OR=5.356)、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009)、停体外循环时高乳酸水平(OR=1.223)

术后早期指标:术后2小时中心静脉压(OR=1.083)、术后2小时胸腔引流量(OR=1.092)、术后第1天血管活性药物评分(OR=1.033),术后第1天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76,保护性因素)

术前与功能指标:月龄(OR=0.985,保护性因素)、术前胱抑素C水平(OR=1.024)

学术亮点与临床启示

手术复杂度独立风险因素:这表明,通过分级手术管理制度,即使面对高度复杂的手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仍能降低术后恢复延迟的风险。这也是目前阜外医院外科管理制度取得成效的有力验证。

强调术后早期精准监测与干预:研究指出,术后2小时内的中心静脉压、胸腔引流量及术后第1天的心功能指标,是预测恢复进程的关键时间窗,提示临床应加强该时段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延迟关胸、急诊床旁开胸及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并非ICU滞留的独立风险因素。因此,对于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仍属难治的患者,应及时采取诸如急诊床旁开胸或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等高级生命支持措施进行干预,从而优化治疗结局。

为“加速康复外科”提供循证调整依据:研究发现机械通气时长本身并非独立风险因素,但重新插管是极强的预测因子,强调应严格把握拔管指征,避免盲目追求早期拔管。

文章信息

Xiaofeng Wang, Chenyu Li, Zhiyuan Zhu, Shilin Wang, Xu Wang, Risk factors for prolonged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after pediatric cardiac surgery: Data from national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Medicine Plus, Volume 2, Issue 3, 2025

https://doi.org/10.1016/j.medp.2025.100092.

image.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504228.html

上一篇:Medicine Plus | 蒋建东院士团队综述天然活性药物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下一篇:JOBB论文推荐|从 “CRISPR 婴儿” 到全球治理,基因组编辑监管需新路径
收藏 IP: 42.80.12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1 0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