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Ai Publishing 植根中国 影响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aipublishing

博文

SMAT|可控超强亲和力分子识别

已有 558 次阅读 2025-9-1 16:3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背景

在生命体系中,超强亲和力的分子识别体系(如生物素-亲和素,Ka≈10¹⁴ M⁻¹)确保了复杂的生物过程在极低浓度或高干扰环境下仍能可靠进行。然而,大多数合成主-客体对的亲和力仅处于微摩尔级别,在极端稀释或复杂生理环境中易解离,限制了药物递送、生物传感等实际应用。近年出现了多种 Ka 达 10⁹–10¹³ M⁻¹ 的杯芳烃、柱芳烃、葫芦脲等人工大环主体,但“超强亲和力”带来新问题:一旦结合,客体通常难以在可接受时间内释放,导致系统失去动态可调性。

为解决“高稳定性 vs. 可释放性的矛盾,南开大学郭东升教授与蔡康研究员团队提出可控超强亲和力分子识别CUAMR)体系——既具备 ≥10 M¹ 的超强亲和力,又能通过光、pH、氧化还原等外部刺激将亲和力降低 ≥100 倍,实现客体按需释放。该文章首次明确定义 CUAMR 的双重要求,即超强亲和力(≥10 M¹)以及刺激响应后亲和力骤降 ≥2个数量级。通过将光、氧化还原等刺激基团引入客体,利用其构型/电荷变化调节亲和力;或把刺激基团直接植入大环主体,刺激触发主体构象或共价骨架变化,实现客体“原型”释放。CUAMR被视为非共价点击化学”——结合快、模块化、条件温和,又可刺激响应断键。但是,CUAMR仍存在多个问题需要解决,包括低成本规模化合成、拓展刺激类型(酶、温度、机械力等)和兼容更多功能客体。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响应型主-客体体系示意。(a) 客体响应策略:刺激改变客体结构亲和力降低释放客体。(b) 主体响应策略:刺激改变主体结构亲和力降低释放客体。

image.png

image.png

论文以“Controllable ultrahigh-affinity molecular recognition”为题发表在《Supramolecular Materials》上,通讯作者是南开大学郭东升教授与蔡康研究员

参考文献

Controllable ultrahigh-affinity molecular recognition

Fang-Yuan Chen, Han-Fang Zhang, Kang Cai, Dong-Sheng Guo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 2025, 4, 100010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240525000108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文章详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499974.html

上一篇:JDSCT:冬天皮肤更耐晒?千余人紫外线敏感性大数据开启“精准测评”新纪元!
下一篇:EMCON高引用论文 | 动物暴露于微塑料的健康影响研究综述
收藏 IP: 117.136.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4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