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Ai Publishing 植根中国 影响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aipublishing

博文

JDSCT:冬天皮肤更耐晒?千余人紫外线敏感性大数据开启“精准测评”新纪元!

已有 807 次阅读 2025-8-29 11:2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同肤色、年龄、季节,会不会影响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应?

防晒测试中的“红”“黑”反应,是如何判断的?

这些指标的准确与否,会不会左右防晒产品的“打分”?

image.png

image.png

近日,一项由【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 MISTINE蜜丝婷品牌联合进行】的研究,基于1036名受试者的大数据分析,尝试对这些问题探究了答案。这项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Dermatologic Science and Cosmetic Technology期刊第二卷第二期,为中国人群皮肤的光反应特性提供了系统性参考。

全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950306X25000196#fig0025

引用格式

Yingge C, Jiaying D, Siyi W, et al.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unprotected ultraviolet toler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1036 participants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cosmetic sunscreen products. J Dermatol Sci Cosmet Technol.2025;2(2):100086.

https://doi.org/10.1016/j.jdsct.2025.100086.

image.png

目前国际上用于评估防晒效果的金标准方法是通过人体功效测试检测真人皮肤在有或无防晒霜的保护时对紫外线的反应,并以此计算出防晒产品的防晒系数或等级,其中:

  • 最小红斑量(MED)引起皮肤清晰可见的红斑,其范围达到照射点大部分区域所需要的紫外线照射最低剂量(J/m2) 或最短时间(秒)。常用于计算SPF(防晒系数)。

  • 最小持续性黑化量(MPPD): 即辐照后2-4小时在整个照射部位皮肤上产生轻微黑化所需要的最小紫外线辐照剂量或最短辐照时间。常用于衡量UVA防护力(FPA/PA等级)。

这些测试听起来简单,实则受到多种变量影响:

(1)皮肤的颜色影响皮肤的光防护能力

(2)个体差异可能影响皮肤的光防护能力

(3)外界环境可能会影响皮肤的光防护能力

而过去很多防晒产品功效测试都使用“全球人群级别的光防护能力预测梯度”,这在小范围的人群测试中就显出预测能力不够精确的问题,造成测试效率低、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大、失败率高。

image.png

本研究团队收集并回顾分析了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1日期间,在深圳长期居住的1036名受试者的防晒原始测试数据,涉及:

  • 皮肤无防护状态下的MED 和 MPPD数据

  • 受试者的年龄、肤色(ITA°)、测试季节等数据

image.png

亮点一:肤色越白,越容易晒红!

研究发现:ITA°值越高(皮肤越白),MED值越低,说明白皮人群更易晒伤!在MPPD方面,数据显示肤色与MPPD无显著相关性,这可能与MPPD测试人群肤色范围较窄有关,也可能意味着晒黑机制受其他因素影响更大。

点二:年龄几乎不影响皮肤对UV的反应

无论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未防护的MED和MPPD差异都很小,因此无论何种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防晒都是十分必要的。

亮点三:秋冬更“耐晒”?不是错觉!

冬季受试者的MED和MPPD显著高于春夏,说明皮肤在不同环境中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也有所不同,冬季低温干燥环境中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性可能增强,防晒产品测试结果也可能因此不同。

亮点四:实证建立MED/MPPD预测模型

研究提出可通过肤色等个体参数预设测试人群的MED/MPPD梯度,有助于减少预设剂量偏差,提升测试准确性和效率,使防晒产品的测试更加精准快速。

亮点五:推动“人群+场景定制化防晒”理念落地

防晒产品不能再用一套标准覆盖所有人群以及场景。按肤色、人群、使用地、使用季节、使用环境精准划分产品类别,并对防晒能力进行场景化的测试,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防晒产品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性能。

image.png

对科研界:建立中国人群紫外线防御能力数据库,填补区域性、肤色特异性空白;

对行业界:为国内化妆品防晒功效评估填补方法学空缺,实验室通过建立更科学的MED/MPPD梯度预设,提升测试效率;

对消费者:推动“个性化防晒”概念落地,鼓励对防晒产品进行更加贴合实际的场景化测试,让产品数据更符合真实使用时的效果;

对产品开发者:在配方设计和宣称数据准备阶段提供研发思路,促使开发者能更合理地针对人群特征和使用场景设计出更加多样化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

结语

随着消费者防晒意识的提升和化妆品监管体系的完善,精准化、防差异化、效率高的防晒测试方案已成为行业焦点。

本研究通过1036例实证数据,探索了更科学的评估路径,也呼吁业界关注:防晒产品不能“一把尺子量所有人”,科学评估、精准适配,才是未来之路。

想了解更多皮肤科学前沿研究、防晒功效评估进展、科研成果科普,欢迎关注我们!

文章速读

摘要

目的

为更快速、准确地获取防晒测试中的最小红斑剂量(MED)和最小持续性色素沉着剂量(MPPD)数值,我们对以往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回顾性探索。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1日期间,在中国深圳地区长期居住的人群中收集的防晒品测试数据。研究探讨了皮肤颜色特征、年龄、季节变化与紫外线敏感性指标(MED 和 MPPD)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结果显示,在所测试人群中,ITA°与受试者未防护状态下的MED存在显著负相关(P < 0.05),但与未防护状态下的MPPD无统计学相关性(P > 0.05)。受试者年龄与未防护状态下的MED和MPPD均表现出较弱的相关性。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受试者的未防护MED显著升高(P < 0.05),而未防护MPPD在秋季和冬季明显高于春季和夏季(P < 0.05)。

结论总之,在防晒功效测试中,根据实验室测试人群数据制定特有的MED与MPPD预测值,有助于提高实际测得值符合预设梯度的概率,从而提升测试的成功率和整体效率。此外,尽管年龄影响较小,但皮肤颜色、人群差异和季节因素会影响MED与MPPD的结果,进而影响防晒产品测试效果。因此,可能有必要根据产品的目标人群与使用环境,开展个性化的防晒能力测试。

image.png

单位介绍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中国检测认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0012),中国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服务行业领先者之一。秉承“诚信、团队、精益、创新、客户至上”的价值观,以“为品质生活传递信任”为使命,CTI华测检测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测试、检验、认证、计量、审核、培训及技术服务,致力于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传递信任,全面保障品质与安全,推动合规与创新,实现更健康、更安全、更环保的高质量发展。

MISTINE蜜丝婷,始于1988年,是源于泰国的37年国际知名美妆品牌。其产品覆盖防晒、美妆、护肤等五大类,6000多个单品畅销全球20多国,专注为全球女性提供丰富、安全、高品质的美妆产品。

自2016年进入中国,品牌定位为“热带青春能量美妆”,为年轻人打造专属产品。在防晒、护肤等多品类产品开发中,围绕“光”展开研究,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解决方案。其防晒系列凭借物化生一体的全链路防晒技术,连续四年在中国防晒护肤品销量中位居榜首。MISTINE蜜丝婷极其重视科研,不仅建立“中泰德”全球联合研发体系,还与众多国际知名原料商、实验室合作,搭建六大创新联合实验室。基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rieh Warshel的研究,推出“光生物学”防护系统及MISTINE蜜丝婷独家“防晒放大器”——光生物防护成分“御光滤”,从而引领防晒进入“深度抗光老”时代。同时深耕彩妆市场,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此外,品牌秉持可持续理念,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采取举措。37年来,凭借优质产品、渠道策略和品牌塑造,赢得消费者喜爱与行业赞许,荣获多项国内外大奖。

image.png

期刊简介(Introduction)

本期刊是由广东省化妆品学会组织,广州梵之容化妆品有限公司(谷雨)特别支持,广东工业大学皮肤医学健康与美容化妆品创新交叉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广州市白云区广工大化妆品研究院、完美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水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护家科技有限公司(HBN)、山东花物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半亩花田)、诺德溯源(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溪木源)、广州蛋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hfp)、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韩后化妆品有限公司、百特威(上海)有限公司、美尔健(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国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支持,Elsevier出版社生产制作,在ScienceDirect平台上全球发行的国际性、同行评议、开放获取的学术性国际期刊。

办刊宗旨及收稿范围(Aims and Scope)

本刊旨在发表皮肤科学和化妆品技术的相关创新研究成果,全面了解化妆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促进皮肤科学与化妆品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收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 皮肤科学领域

(1)皮肤基础研究 :包括皮肤健康、头皮健康、口腔黏膜等基础、转化及临床研究;皮肤生物学;皮肤生理学;

(2)皮肤医学健康与美容 :皮肤医学临床;医学护肤;及医学美容的技术与方法(如激光美容、微整形、皮肤护理等);

(3)化妆品在皮肤中的不良反应 :针对化妆品不良反应(如过敏、刺激和光毒性等)的机理、预防和处理的研究。

>> 化妆品技术领域

(1)原料:植物提取物、生物活性物质、合成原料等化妆品原料的生产工艺、结构改性、功效及毒理学研究;

(2)配方与工艺:配方设计、剂型创新、性能研究、功效及安全性评价;包装设计;数字化制造、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大数据建设研究;

(3)功效安全:科学监管、国际国内法规建设、质量控制、政策解读;法规实施;化妆品研究伦理问题。

image.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499550.html

上一篇:ENCECO | 西班牙Silvia Lacorte研究团队:意大利高山湖泊鱼类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赋存特征与生态风险
收藏 IP: 223.104.2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 0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