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mei18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mei185

博文

其轩入园第一天,我终于成功落户,并办理了爱人准迁证

已有 4496 次阅读 2011-9-5 07:3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准迁证

    9月4日,昨天是闺女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可惜入园那一刻,我永远无法看到,她妈妈也无法看到,我的心里有着一丝丝的遗憾。T277,这列银川唯一的快车,时刻表是8:08分到达银川,可中途出了故障,竟然晚点2个半小时,终于在10:40分才到达银川火车站。
    到家时,已是11:30,没法去办事了。赶紧洗洗那干干油油的头发,吃了一点老爹准备好的饭(今天竟然忘了吃了啥),把行囊收拾一下,然后再整理一遍材料。之后上网半小时,查了宁夏银川市公安局的电话,地址。打电话到公安局,一个女警员接的,我直接问户政科电话是多少?她回答:“不知道”。“不知道?”我很是纳闷啊。她又说了“没事了吧,再见。”我还在纳闷中呢,她就再见了,然后电话也挂了。算了,我还是赶紧跑去那里再说吧。已经是12:48,我只能先休息会,想下午13:30再出发。不想一下子睡着了。(可能是昨晚在火车上的13个小时太累了吧,每次坐车前总感觉,轻松就能熬过去,可每次总是累得够呛,估计主要是晚上需要睡觉的问题吧,精神上极度萎靡,而且体力上也是大考验,这也算是一种极限锻炼了,不错。)
    再次突然醒来,已是14:20,赶紧收拾一下,在宁大门口坐上101路公交车。22站,40分钟即到(与北京相比,这也是一种幸福啊:不再经受堵车的煎熬),然后,转了一个圈终于找到了银川市公安局。门口岗亭的同志,负责,态度很好,仔细询问之后,给我指出户政处所在(原来,户政科,人家确实都不知道啊,名字是户政处,只是很是怀疑他们的想象力,仅一字之差就难以分辨了)。户政处是一个女警,便服,态度一般。我说,我是宁大新进教师,要办理我和爱人的户口。她马上就说,到地方派出所办就行了,而且马上态度已经不耐。我仔细解释地方派出所不给办理之后,她终于给了我指点,到户政处副处长或处长室吧。
    (得送孩子上幼儿园,一会儿继续吧。)
    于是,我来到副处长室,听到里面有声音,稍等一会后,就敲门进去了。说明情况,并在桌子上摆满各种证件:博士毕业证,博士学位证,博士后证,人事司开具的介绍信两份,人事司开具的调动人员信2份,我和爱人的身份证,我的户口迁移证,爱人户口卡和户籍证明(我孩子的事暂时不办,她的准生证和出生证暂居包包中)。了解完情况,副处长马上打了一个电话到朔方路派出所。电话中,听到,开始是那位朔方路派出所的女警在说不能办理的理由,然后这位副处长马上就说,“这符合配偶随迁手续,你给办就行了”。挂上电话,就跟我说,可以了,去那儿办就好。真是啊,还是上面的话管用啊。我在那儿咋都不行,这一个电话就解决问题了。而且,没有再问我要什么西夏区户政处曾经提及的劳动合同、居住证明什么的。
    于是,我又经过40分钟,返回学校,去扫描复印几个关键文件后(养成习惯了,生怕原件丢了,盖红章的扫描后彩色打印,和原件一样使用),马上就再次来到了朔方路派出所。我一开口,女警员马上就说知道了。于是,很麻利的给我办理。先是让我准备材料,我的两份(其中一份附到爱人那),爱人一份。缺几个复印件,我赶紧去复印。这过程中,这位警员,又给我爱人办理了准迁证明。回来继续办理时,碰到了同来宁大农学院的两个同事。他来照身份证相片,这样正好,我的户口也落下来了,我拍照重新办理身份证(据说买房和学驾照都需要本地身份证)。爱人准迁证明给我后,我发现,迁移理由并不是随迁,而是“夫妻投靠”。这又让我不解,前面说是,不随迁,投靠是完全不行的(必须有房产,有自己的户头)。怎么现在办的是“随迁”,填的是“夫妻投靠”。不管那么多了,反正是办了就好了。终于让我松了一口气。
    一会儿,我得把爱人的准迁证、身份证、户口卡寄给她,让她从北京的公司请假去济南办理户口迁移证。
    (办理期间,我发现,女警员态度很好,而且办事麻利周到,所以总结一下,就是我的事情她没有处理过,估计是不懂,上次她打电话询问的人也是不懂之人,因此,直接就回复说不行,而且心里已经对这件事情判了死刑,所以后来曾经再次询问时,她曾说“不能办理随迁,如果对我们的回复有疑义,去咨询上面”。所以,有了我这一番的折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8427-483026.html

上一篇:目前事情顺利折腾中
下一篇:落后的地方之所以落后,更多的原因在于人
收藏 IP: 221.199.1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