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期刊概况与学术地位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简称IEEE IoT-J)是由 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于2014年创刊的旗舰期刊,专注于物联网(IoT)领域的前沿研究。作为跨学科期刊,其内容涵盖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多个领域,已被SCIE和Scopus数据库收录,2023年影响因子为8.2(JCR分区Q1),在中国科学院升级版中位列计算机科学1区(TOP期刊),并入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C类推荐期刊。
指标数据:
CiteScore:2024年为17.4,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领域排名前3%。
H-index:179(Scopus数据),高被引论文集中在边缘计算、智能感知等方向。
自引率:13.2%,远低于安全阈值(30%)。
02
研究领域与特刊动态
期刊聚焦方向:
IoT系统架构:包括边缘计算、雾计算、云边协同、CPS(信息物理系统)等。
使能技术:传感器网络、低功耗通信(如LoRa、NB-IoT)、射频识别(RFID)、能量采集等。
安全与隐私:轻量级加密、区块链、联邦学习在IoT中的应用。
智能应用: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IIoT)、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
03
编辑团队与审稿机制
主编介绍:
主编:Prof. Dr. Nei Kato(日本东北大学),长期从事 IoT 网络优化与边缘计算研究。
审稿流程:
投稿:通过IEEE ScholarOne Manuscripts 系统提交,需使用IEEE模板(Word或LaTeX);
初审:约2周,由主编或副主编评估创新性与合规性;
外审:通常邀请2-3名审稿人,周期约4-6 个月;
终审:副主编综合意见,决策类型包括接受、大修、小修或拒稿;
出版:录用后4-8周在线发表,印刷版随期刊发行;
注意事项:
投稿时需选择开放获取(OA)或传统订阅模式,OA版面费为$2345。
所有文章需通过iThenticate查重,投稿前论文重复率建议低于20%。
04
投稿建议与常见问题
适合投稿的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如新型通信协议、AI优化算法;
系统设计:完整的IoT解决方案(如智能电网、农业物联网);
跨学科应用:IoT与医疗、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常见拒稿原因:
缺乏实际验证:仿真或理论分析不足,需提供实验数据或真实场景测试;
重复研究:与已发表论文技术重叠度高,需突出创新性;
格式不符:未使用IEEE模板,或摘要、参考文献格式错误;
05
总结
IEEE IoT-J 是物联网领域的顶级期刊,适合发表具有高影响力的原创研究,尤其欢迎跨学科、面向实际应用的工作。其快速审稿机制和广泛的学术网络,使其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合作的桥梁。
核心优势:
高影响力: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息系统等领域排名前 5%(Scopus数据)。
跨学科覆盖:由IEEE传感器协会、通信协会、计算机协会和信号处理协会联合主办,确保技术深度与应用广度的结合。
推荐理由:
高认可度:CCF-C类、中国科学院1区,助力职称晋升与基金申请;
行业影响力:文章常被企业引用,推动技术落地;
国际化平台:与IEEE旗下会议(如IEEE SmartIoT)联动,提升学术曝光度。
现在扫码咨询编辑老师
了解服务详情
还可获得限时“0元初步评估匹配”服务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 2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