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chol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ischolar

博文

中国第一位“本土女博士”徐功巧:我是在父亲的书堆里成长的

已有 703 次阅读 2025-2-26 14:3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983年,我国首批18名博士诞生,在这18位博士当中,徐功巧作为唯一一位女性,显得分外耀眼。

微信图片_20250226143405.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5年,正值青春年华的徐功巧在复旦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毕业,随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遗传室工作。1978年,成为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酶室研究生,1982年被授予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多次前往国外学习交流。

微信图片_2025022614340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徐功巧与其导师

徐功巧的父亲为子女创造了一个读书的好环境,在获得博士学位时,徐功巧曾感慨到:“我是受父亲的培养,在书堆里成长起来的。”

作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徐功巧的父亲很早就意识到了书籍的力量,为了把孩子早日培养成才,在功巧还未识字的情况下,父亲就替她买来各种图片书籍、童话集近几百本,培养了其丰富的想象力。

有意识地帮助功巧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每当功巧问问题时,她的父亲都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其自己独立去思考与寻找。

有一次,徐功巧缠着父亲追问养了10多天的小鸡怎么死了的时候,父亲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特地又为她买了有关家禽饲养和疾病防治方面的书,让她自己从中寻找答案

徐功巧在中学读的是俄语,进大学后,为了更广泛地掌握外国科技动态,开始下苦功自学英语。徐功巧的父亲精通英语,但他为了培养女儿的自学能力,并不特别加以辅导。他仍买来不少参考书,让徐功巧自己钻研,只是在关键之处稍加点拨。

十年动乱中,家里收藏的书籍都被抄走了。功巧要报考研究生,手头资料十分缺乏,当时她父亲还未被落实政策,每月领取的生活费仅占原工资的三分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要给功巧添置书籍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父亲是个很坚强的人,他把家里每月订阅的报纸、杂志收集起来卖掉,用这些钱坚持给功巧买书。当徐功巧获得博士学位后,她自己感慨地说:“我是受父亲的培养,在书堆里成长起来的。”

图片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徐功巧来说,动乱的年代下,依旧能够静心学习并最终取得理想成果,背后绝对离不开父亲的精心培养,在那个年代,成为博士已经是非常“稀罕”了,何况还是生物学的女博士。如今,在国家各种鼓励政策下,国产博士也已经超过40万,他们在沿袭前人的科研道路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开创着新的研究领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62448-1474908.html

上一篇:【稳定EI检索|25年会议推荐】计算机科学、通信、图像、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多领域征稿参会
下一篇:Call for Paper: 一轮征稿截止2025年6月,版面有限,优先评审!
收藏 IP: 113.111.0.*|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8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