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您是施普林格·自然特刊(Springer Nature Collections)的一名客座编辑,那么您的职责不仅限于策划高质量的研究内容,还需确保特刊触达目标受众,产生应有的影响力。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通过社交媒体发现学术内容,于是在线推广特刊成为提升投稿量、阅读量和参与度的高效方式之一。
有鉴于此,我们发布了一份实用详细的指南:《提升影响力与可见度:如何使用社交媒体推广特刊》。该指南专门面向客座编辑,无论您已是社交媒体活跃用户还是初出茅庐,其中提供的实用易学策略都将帮助您在特刊发布之前、发布期间和发布之后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推广。
点击下载指南,了解如何通过几篇简短推文提升投稿质量、提高可见度,并与全球科研界建立更深入的互动。
为何社交媒体在科研界日趋重要
指南开篇即提出一个有力的观点:社交媒体本质上是学术网络的延伸。您可能通过会议交流或电子邮件邀请学者投稿,而微信等平台同样提供了与认识或不认识的研究人员实时互动的途径。
根据 2024 年施普林格·自然社交媒体调研,75% 的在职研究人员将社交媒体用于专业用途,80% 以上通过社交媒体搜索新的科研成果。这使得社交媒体成为客座编辑吸引作者投稿并激发特刊相关讨论的一大宝贵工具。
使用社交媒体的优势
指南内容概要,覆盖特刊出版全周期
该指南逐步引导您完成特刊推广的每个阶段,包括:
Ø 出版前:招募作者投稿
通过简短醒目的推文解释特刊主题并邀请投稿,强调主题的时效性或影响力。标记相关同行或“大牛”,并带上本领域标签,可提升可见度与参与度。
Ø 出版时:分享新内容
若特刊持续滚动发布文章,需在每篇文章上线时及时推广。指南建议突出亮点研究、标记作者(需经其允许)并阐述每篇文章的价值。
Ø 出版后:维持热度
最后一篇文章发布后,不要终止推广。持续发布关键发现或引用作者观点。指南鼓励通过分享文章中的信息图、图表或视觉内容,吸引关注,带动参与。
选择合适的平台
指南中非常实用的部分除了详细拆解各大平台优势外,还提供在各大平台发布内容的实操指导,包括添加链接、与账号互动以及选择合适图片和标签等。
国外常见的社交媒体平台:
LinkedIn:用于专业/职业社交与图文发布
X/Twitter:用于实时对话与研究者互动
Instagram 和 Stories:通过个人简介分享图文与链接
Bluesky:新兴平台,可加入学术社群
Facebook:用于群组及机构主页管理
国内平台无需赘述,相信大家对微信、微博、小红书、知乎等社媒都非常熟悉。接下来,将以“微信”为例,介绍如何添加你的特刊图片和文案及链接至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发现”→“朋友圈”;
找到“今天”旁边的相机图标,点击打开后“从手机相册选择”您的特刊图片;
点击右上角勾选特刊图片,再点击右下角“完成”按钮确认。添加推广文案时可使用下方模板。点击“发表”按钮发布帖子
我将作为客座编辑参与【期刊名】的特刊征稿:【征稿主题】,征稿截止日期:【年-月-日】。欢迎关注、投稿及转发。了解更多 Springer Nature 特刊征稿信息,可访问 https://colle.natureresearch.cn/
您将成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此内容
高效推广速成技巧
指南提供丰富的实用建议,例如:
从单一平台开始:无需追求全平台覆盖,聚焦于您的科研社群相对活跃的平台。
协作分工:与其他编辑分担社交媒体任务,方便管理。
持续发布:使用简易计划表或清单,维持推广势头。
善用视觉内容:带图片的帖子的参与度明显更高。
标记并致谢投稿作者:个性化互动有助于培养社群氛围。
掌握社交媒体推广所需的一切
无论您是推广征稿启事、新发表的文章还是完整特刊,指南均提供全套工具,帮助作为客座编辑的您,运用社交媒体达成目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24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