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性,32岁,文字编辑。2024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双手指遇冷变色、疼痛3年,加重1个月。患者3年前冬季开始出现双手指遇冷后变白、发紫,伴麻木疼痛,得温后可逐渐缓解。近1个月来因天气转冷,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每日数次,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方能缓解。曾在外院诊断为“雷诺氏综合征“,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伴有手足不温,平素畏寒,月经量少色暗。
刻诊: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十指纤细略有肿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欲绝。
赵汉青教授认为,患者素体血虚寒凝,加之久居寒冷潮湿环境,寒邪客于经脉。血虚则经脉失养,寒凝则血脉不通,寒客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四末失于温养,故见手足厥寒、遇冷加重,本病当属血虚寒凝,经脉不通之证。治疗当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法。
处方:当归15g、桂枝12g、白芍12g、细辛3g、通草6g、炙甘草6g、大枣10g、黄芪30g、鸡血藤30g、川芎10g、生姜10g。
二诊(11月17日):服药7日后,患者自觉手足转温,畏寒减轻,雷诺现象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赵教授认为,药已对症,寒邪渐去,血脉初通。守上方加减:原方加红花10g,桃仁10g以增强活血通脉之力,继进14剂。
三诊(12月1日):患者面色转红润,精神振作,自述近一周仅发作两次雷诺现象,且程度明显减轻。月经来潮,量较前增多,色转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有力。赵教授分析,此时血虚得补,寒邪已去大半,当调整处方以益气养血,温通经脉为主巩固疗效。调整处方:当归12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6g、通草6g、炙甘草6g、大枣10g、黄芪30g、鸡血藤30g、党参15g、白术12g。14剂,水煎服。
四诊(12月15日):患者自述手足温暖,冷水试验仅轻微反应,日常生活已不受影响。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嘱其继服上方14剂巩固疗效,注意冬季保暖。
【按语】
雷诺氏综合征是一种以阵发性肢端小动脉痉挛为特征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常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手足冰冷、苍白、发绀等症状。病位主要在肝、心、脾。肝主藏血,主筋脉;心主血脉;脾主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三脏功能失调,则气血不能温煦四末,出现手足厥寒等症状。赵教授深谙《伤寒论》精髓,本案选方精准得当,患者表现为典型的血虚寒凝证,与《伤寒论》中当归四逆汤证高度吻合。
赵教授特别重视患者的体质因素和整体调节。本案患者为32岁女性,平素月经量少色暗,提示血虚体质,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加之工作性质需要长时间手部操作,更易诱发经脉不通。本案提示我们,对于雷诺氏综合征的治疗,应当详审病机,明辨寒热,不可一见肢冷就妄用温燥,而当辨证论治,从调和气血、温通经脉入手,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本医案基于真实中医病案编撰,旨在展示赵汉青教授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思路。实际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汉青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50783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