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青
赵汉青疑难杂症诊疗精选--大便不成形(61)
2025-10-26 21:57
阅读:966

张某,男性,42岁,公司职员。2024年9月15日初诊。主诉:大便不成形反复发作2年。患者2年前因过量食用生冷食物后开始出现大便不成形,时好时坏,每因饮食不慎或劳累后加重。近1个月来因工作压力增大,症状明显加重,大便溏薄,日行3-4次,排便不爽,伴有脘腹痞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小便尚调。曾自服多种益生菌及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效果均不理想,特来鹤年堂门诊求治

刻诊:面色少华,精神略显疲惫,言语清晰但声音偏低。腹部平软,无压痛。舌质淡红,苔薄黄微腻,脉象细滑。外院肠镜检查示:慢性结肠炎。

赵汉青教授认为,患者病起于两年前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过食生冷,首先损伤脾阳,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故见大便溏薄;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故见脘腹痞闷;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纳运失常,故见纳呆食少。四诊合参,本病当属脾虚湿盛,寒热错杂之证。治疗当以健脾化湿为主,佐以平调寒热,不可一味温燥或寒凉,当遵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

处方:党参20g、炒苍术15g、茯苓15g、干姜6g、黄连6g、黄芩10g、陈皮10g、生薏苡仁30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嘱饮食清淡,严格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舒畅。

二诊(9月22日):患者自觉大便已基本成形,日行1-2次,脘腹痞闷明显减轻,纳食增进,口干症状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赵教授认为,药已对症,湿热渐去,脾胃功能开始恢复。守上方续进14剂。

三诊(10月6日):患者大便完全成形,日行1次,脘腹无不适感,纳食正常,精神转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缓。赵教授分析,此时湿热已去,脾胃功能基本恢复,当调整处方以健脾益气为主巩固疗效:党参15g、炒苍术12g、茯苓15g、陈皮10g、山药15g、炒薏苡仁15g、砂仁6g(后下)、炙甘草6g。14剂,水煎服。

四诊(10月20日):患者诸症悉平,大便正常,纳眠可,精神振作。赵教授嘱其注意饮食调摄,继服参苓白术丸2周以资巩固。

【按语】

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畴,病位主要在脾、胃、肠。脾虚为本,湿阻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不化,下注肠道而为泄泻。赵教授深谙《千金方》精髓,本案选方颇具巧思。患者病机为脾虚湿盛,寒热错杂,单纯温补或清泄皆难奏效。《千金方》温脾汤原治“冷积便秘“,赵教授取其温中健脾之功而去其攻下之性;生姜泄肠汤原治“胃气不足,肠鸣泄泻“,二者合用,正合本病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病机。

本案提示我们,对于慢性大便不成形的治疗,应当详察病机,分清寒热虚实,不可见泻止泻,而当治病求本,从调理脾胃入手,方能取得持久疗效。

本医案基于真实中医病案编撰,旨在展示赵汉青教授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思路。实际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赵汉青教授出诊信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汉青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507556.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