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青
赵汉青疑难杂症诊疗精选--双腿沉重无力(60)
2025-10-25 20:19
阅读:1025

刘某,男性,58岁,机关干部,2024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双腿沉重无力6月余,加重1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腿沉重感,初起尚能坚持日常工作,近1个月症状加重,双腿沉重如灌铅,上楼梯困难,行走百米即需休息,伴明显气短乏力。曾在外院行多项检查,包括下肢血管彩超、肌电图、腰椎MRI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经服用B族维生素、活血化瘀中药等治疗,效果不显,遂来求治。

刻诊:双腿沉重无力,步履艰难,气短胸闷,语音低微,常深吸气方觉舒畅,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唇甲色淡。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两寸尤甚。

赵汉青教授认为,腿沉症状在中医古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若大气虚陷,不能通达四肢,则肢体失于充养,故见腿脚沉重、步履艰难,治宜补气升阳,举陷通络,处方:生黄芪50g、知母10g、柴胡6g、升麻6g、桔梗6g、党参30g、山茱萸15g、炒白术15g、当归12g、怀牛膝12g、陈皮10g、炙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7剂。

二诊(10月22日):服药7日后,患者自觉双腿沉重感减轻,气短胸闷改善,言语较前有力,食欲增进,大便成形每日1次。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较前稍有力。药已对症,大气初升,守方加减:原方生黄芪增至60g,加川芎10g,继进14剂。

三诊(11月5日):双腿沉重明显减轻,已能连续行走500米而不觉疲劳,上楼梯较前轻松,气短胸闷基本消失,面色渐转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考虑大气已升,但久病气血未复,调整处方,以益气养血、健脾补肾为主。处方:生黄芪4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2g、川芎10g、熟地15g、怀牛膝12g、杜仲12g、山茱萸12g、陈皮10g、炙甘草6g。14剂,水煎服。

四诊(11月19日):患者精神焕发,双腿沉重感完全消失,步履如常,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嘱其继服补中益气丸2周巩固疗效,注意劳逸结合,定期随访。

【按语】

腿沉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多与气虚、湿阻、阳虚等因素相关。赵汉青教授秉承张锡纯学术思想,特别强调大气下陷在腿沉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张锡纯言:“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又云:“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

本案患者病起半年,久病不愈,正气已伤。大气下陷,不能通达四肢,故见双腿沉重无力;大气不足,故见气短胸闷、语音低微;脾失健运,故见食少纳呆、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唇甲色淡、舌淡胖、脉沉细无力均为大气下陷、气血不足之象。赵教授辨证为大气下陷,清阳不升,治以补气升阳,举陷通络,选用升陷汤加味治疗。方中重用黄芪至50g,大补元气,升举阳气;知母制黄芪之温性;柴胡、升麻升阳举陷;桔梗载药上行;加党参补益中气;山茱萸收敛气分,防气之涣散;炒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养血活血;怀牛膝补肾强筋,引药下行;陈皮理气健脾,防补药壅滞;炙甘草调和诸药。

赵教授在用药上特色鲜明,深得张锡纯学术精髓,又不拘泥于古方,在升陷汤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证候,巧妙配伍,补升结合,标本兼治。初诊以升举大气为主,重用黄芪、柴胡、升麻;三诊时大气已升,转为益气养血、健脾补肾为主,体现其分期论治,辨证精准的临床特点,为升陷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医案基于真实中医病案编撰,旨在展示赵汉青教授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思路。实际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赵汉青教授出诊信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汉青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507428.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