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hah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zpjoe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文

纳米氧化铈水溶胶的形貌和等电点

已有 275 次阅读 2025-5-14 14:15 |个人分类:理论知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1747108450873.png

【全文内容】本文通过强制水解法,以硫酸铈硝酸铈为前驱体制备了纳米氧化铈水溶胶,利用HRTEMXRDDLS等手段分析其形貌等电点(IEP)。结果表明,颗粒呈多晶立方结构,尺寸分别为4.4 nm(硝酸铈前驱体)和8.6 nm(硫酸铈前驱体)。在KNO₃溶液中,氧化铈的 IEP 为 7.6±0.2,而SO₄²⁻离子的特异性吸附使 IEP 降至 6.7。颗粒尺寸随 pH 升高而增大,在IEP 处达到最大值,反映了表面电荷对颗粒团聚的影响。

1747126688577.jpg

1. 零电荷点(Point of Zero Charge, PZC)和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IEP)的区别

零电荷点(PZC):固体表面净电荷为零时的溶液 pH 值,即表面吸附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表面电荷密度为零。本质:表面本身的热力学性质,仅由表面基团(如羟基)的质子化 / 去质子化平衡决定,不考虑溶液中离子的特异性吸附(如电解质离子的吸附)。当正负电荷相等时的 pH 即为 PZC。

1747126545525.png

等电点(IEP):颗粒在电场中电泳迁移率为零时的溶液 pH 值,此时颗粒的Zeta 电位(ζ 电位)为零。本质:颗粒在溶液中的动力学性质,不仅与表面羟基化平衡有关,还受溶液中特异性离子吸附(如电解质离子、配体)的影响。当 pH=IEP 时,颗粒间静电排斥消失,易发生团聚,且团聚的颗粒粒径达到最大

小结:IEP 是判断颗粒稳定性的直接指标:当 pH 远离 IEP 时,Zeta 电位绝对值大,稳定性高;接近 IEP 时,团聚倾向强(如氧化铈溶胶在 IEP 处粒径最大)。PZC 则用于基础表面性质研究,如判断表面亲疏水性、离子交换能力。无特异性吸附时,PZC = IEP;存在吸附时,IEP 是 PZC 的 “偏移值”,反映表面电荷的实际状态

2. 非特异性吸附离子和特异性吸附离子的区别?

非特异性吸附离子是指仅通过物理作用(静电吸引、离子氛效应)吸附在固体表面的离子,不与表面基团(如羟基)发生化学反应或形成专属化学键。它们的吸附行为主要受溶液中离子浓度、电荷符号及表面电势影响。本质特征

  • 作用力:静电吸引(如带正电的表面吸附阴离子,或带负电的表面吸附阳离子)或离子氛的压缩作用(双电层效应)。

  • 可逆性吸附过程可逆,离子可随溶液条件(如 pH、离子强度)变化而脱附。

  • 对表面电荷的影响:仅改变双电层的扩散层结构(如厚度、电荷分布),不改变表面stern 层的固有电荷(即表面基团的质子化状态)

  • 如下表所示,常见的非特异性吸附离子:碱金属离子:K+、Na+(电荷低、半径大,静电作用弱),NO3-1、ClO4-1(电荷分散,不易与表面形成化学键)

  • 1747127102772.jpg

背景电解质选择:当使用KNO3作为电解质时,K+和NO3-为非特异性吸附离子,仅影响双电层厚度,不改变表面羟基化平衡,此时测得的 PZC=IEP=7.6±0.2。若加入K2SO4,SO42-为特异性吸附离子(通过配位作用吸附在 Ce⁴⁺位点),引入额外负电荷,导致 IEP 降至 6.7而 PZC 仍为 7.6(表面固有性质不变)。

3. 固含量离子强度对颗粒等电点(IEP)是否存在影响

固含量通常不直接影响 IEP,IEP 是颗粒Zeta 电位为零时的 pH 值,由表面基团(如羟基)的质子化平衡和特异性离子吸附决定,与颗粒浓度无直接关联。离子强度的影响需区分非特异性离子K+,NO3-和特异性吸附离子(如SO42-,有机配体)。

非特异性离子会通过静电作用压缩双电层,降低 Zeta 电位绝对值,但不改变 IEP特异性离子:通过化学作用(配位键、氢键等)吸附在表面,引入额外电荷,显著改变 IEP,如CO32-,SO42-等阴离子吸附会使IEP显著下降,Al3+,Fe3+配位吸附,会使等电点升高。测定 IEP 时,若需获取表面固有性质(如 PZC=IEP),需使用低离子强度的惰性电解质(如 0.01 M (KNO3),排除特异性吸附干扰;若需调控颗粒稳定性(如诱导团聚),可通过添加特异性吸附离子(改变 IEP)或提高非特异性离子强度(压缩双电层)实现。

1747201727913.png

往期推文:科学网—双电层模型及Zeta电位的测试原理(电泳法) - 黄振鹏的博文

科学网—氧化铈颗粒表面水化膜的形成以及对Zeta电位影响 - 黄振鹏的博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0811-1485691.html

上一篇:硼掺杂诱导具有超高Ce3+含量非晶化的CeO2合成(Angew)
收藏 IP: 58.246.14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5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