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阅读:自然旅游:动机和主观幸福感
Nature-Based Tourism: Motiv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随着自然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徒步作为一种主要的自然旅游形式,其参与者数量显著增长,对游客的体验与福祉产生着深远影响。本研究聚焦于徒步旅游者的行为机制,旨在深入探究其旅游动机、个人价值观、主观幸福感与重游意向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相关领域的理论构建与目的地管理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研究首先通过定性方法展开。课题组组织了两个焦点小组,共招募12名在过去一年内有多次徒步旅行经验的参与者,其年龄、职业背景分布广泛。通过引导他们分享徒步体验与动机,并结合现有文献,初步提炼出20个动机题项。预测试后,研究对90名徒步旅游者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最终确立了徒步旅游者的四维动机结构:“享受自然与逃离日常生活”、“追求新型旅行方式”、“追求健康生活”以及“追求亲密关系”。
随后的定量研究以到访韩国济州岛的430名游客为有效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假设检验。统计分析表明,客观的游客数量并非预测拥挤感知的唯一因素,主观感知测量更为有效。在动机与结果变量的关系上,旅游动机和个人价值观均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进一步地,主观幸福感以及旅游动机被证实对重游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然而,个人价值观对重游意向的直接影响路径未得到数据支持,表明其影响可能通过主观幸福感等变量产生间接效应。
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创新性地将主观幸福感这一积极心理学核心构念纳入徒步旅游研究框架,并验证了其作为旅游动机与行为意向间关键中介变量的重要作用,突破了传统研究中仅以满意度为结果的局限,深化了对旅游体验价值与长远福祉关系的理解。在实践层面,研究为徒步路径及自然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提供了针对性策略:设计增强游客间互动与亲密关系的活动项目;并充分利用游客分享积极体验的意愿进行口碑营销,从而有效提升游客的主观幸福感和重游意愿,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仅来源于韩国济州岛单一目的地,结论的普适性有待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旅游情境下进一步检验。未来研究可拓展至其他类型的自然旅游活动,并纳入文化差异、个性特质等调节变量,以构建更完善的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Kim, H., Lee, S., Uysal, M., Kim, J., & Ahn, K. (2015). Nature-Based Tourism: Motiv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32(sup1), S76–S96. https://doi.org/10.1080/10548408.2014.99795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 0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