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阅读:期望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时间期望调节了辨别任务中返回的抑制
The effects of expectancy on inhibition of return
Temporal expectancy modulates inhibition of return in a discrimination task.
(焦汨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时空认知实验室)
在心理学与神经科学领域,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一种基础注意力机制,表现为当注意从某一位置转移后,个体对原注意位置的反应速度显著变慢。该现象被视为一种反射性、自动化的环境扫描优化机制,但其是否受高级认知调控(如期望或时间预期)仍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表明,时间预期可能削弱或消除IOR效应,但结论并不一致。为进一步厘清这一争议,研究者采用外源性空间线索范式展开实验。该范式通过呈现突然的视觉线索(外源性线索)引导注意分配,典型结果为:短SOA下出现有效线索效应(线索与目标同位置时反应更快),长SOA下则出现IOR(线索与目标同位置时反应更慢)。然而,时间预期如何与IOR交互,仍需通过系统操纵实验条件进行验证。
Gabay与Henik先后进行了两次研究(Gabay& Henik, 2008, 2010),目标均聚焦于时间预期对IOR的调节作用,但任务复杂度不同。在前面的研究中,他们通过操纵线索-目标间隔时间(SOA)的概率分布(非概率增加组,概率增加组,概率加速增加组),来观察时间期望是否影响IOR的稳健性。而在后面的研究中,他们试图在辨别任务(需区分目标类型)中,进一步检验时间期望对IOR的调节机制,以揭示认知负荷对两者关系的影响。
图1 不同组别目标概率分布图
两个研究的实验设计相似。在前面的研究中(Gabay& Henik, 2008),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三个实验组之一——非概率增加组、概率增加组、概率加速增加组(三组不同SOA后目标出现概率不同,如图1所示)。实验在微暗的房间内进行。被试被要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注视中央注视点。实验开始时,屏幕上出现一个中央注视点,持续500毫秒。随后,屏幕边缘两个方框中的一个,持续75毫秒(作为线索)。线索出现后100毫秒、400毫秒、700毫秒或1000毫秒,目标字母“X”出现在屏幕边缘的一个方框中,并保持可见直到参与者做出反应。在6%的试验中,目标字母不出现(即捕捉试验),被试被要求不做出反应。每个被试进行了四个实验区块,每个区块包含256次试验,总共进行了1024次试验。而在后面的研究中(Gabay& Henik, 2010),实验的流程保持一致,但被试需要执行辨别任务,即线索出现后100毫秒、400毫秒、700毫秒或1000毫秒,目标字母“Q”或“O”出现在屏幕边缘的一个方框中,并保持可见直到被试做出反应。
结果显示,在实验1中,不同组别均出现了IOR效应,不受时间预期变化的调节。在实验2中,非概率增加组未出现IOR效应,概率增加组和概率加速增加组则出现了IOR效应。这说明,当实验任务较为简单时,返回抑制不能被时间预期调节,自动化加工发挥作用;相反当任务较为复杂时(辨别任务),返回抑制会被时间预期调节。这两个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时间注意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影响反射性、自动过程,同时也间接证明了内源性时间注意和外源性时间注意可能不是同一机制。
参考文献:
Gabay, S., & Henik, A. (2008). The effects of expectancy on inhibition of return. Cognition, 106(3), 1478-1486.
Gabay, S., & Henik, A. (2010). Temporal expectancy modulates inhibition of return in a discrimination task.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7, 47-5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 0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