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uspe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ruspex

博文

为什么我国出不了马斯克和Jumper:八个问题 精选

已有 4808 次阅读 2024-10-15 09:0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24年10月13日,马斯克创新性地将一级超重型火箭用夹筷子的方式成功回收。这种方式去掉了火箭支撑架,可以明显减轻火箭的重量、减少维护时间和加速火箭的再利用。看到筷子夹火箭的成功,我在朋友圈发了句感叹:“我们的科研在原创性方面,大概率都毁在可行性上,因为很容易被专家置疑且否定那些没见过的方案。要实现突破,只有一条路,学老子!!!!因为老子有钱,想怎么做科研就怎么做”。无独有偶,Deepmind公司的85后科学家John M. Jumper今年因蛋白质结构的预测成为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之一。也有人感叹,他如果在中国,可能还正在写本子反复凝练关键科学问题的路上。

    为什么我国出不了马斯克和Jumper这样的人物呢?这里我想以学术圈的视角、从八个方面谈谈:

1、 经费投入

      我国的科研项目并不少,但产生的原创性成果相对来说,可能亮眼的相对少些。一个原因是经费投入,很难落在可能产生原创性的科研团队上,尤其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从现在的项目获得支持的情况来看,似乎大团队/帽子团队已经是常态。大的项目,想成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没有帽子的很少。想参与竞争,小团队也很难成功。这个现象,有可能从项目的立项就开始存在了。以至于网上有学者吐槽,在此情况下,大项目已经不容易旁落到原创性强的研究领域或研究团队,因为项目从开局就被“垄断”。但是,我们可以看看OpenAI的团队,2023年初ChatGPT正式发布时,人数还不到100人。

2、项目申请

       原创性的科研,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产生的。比如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尤里卡效应。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怎么成功,创新性是得打折扣的。但如果用项目申请的方式来寻找原创性成果,这似乎需要申请者提前预计到一个能成功的方向。另外,项目申请撰写的八股文形式也会让学者消耗大量的科研时间,比如怎么把拟做的科研方向凝练成两到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如何能通过图的形式概括总结出一套通俗易懂的方案。记得有学者曾经总结过经验,要写好一个国自然的本子,一般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实际上,根据申请人/团队以往的研究基础,完全能判断出是否具备好的科研实力。根据以往的表现,来确定是否持续支持也许好得多;表现不好,就不继续,一锤子买卖即可。

3、可行性方案

     现有项目申请机制,从大的环境来看,实际上不太鼓励原创。虽然国家自然基金委给的基金申请方向中,四个选项里有一项是强调原创性的。但从原创性口申请,风险其实很大,尤其在现在申请数翻倍的情况下。原因是,容易引起评审专家的置疑,尤其是从没见过的方案。我想夹筷子的方案,在马斯克没成功之前,估计在立项阶段就会被毙掉,因为可行性似乎有点弱。 它导致的后果是,申请人也会更偏好打安全牌。在撰写申请书的时候,更愿意从自己已有的研究基础、研究方向上着手。毕竟,保证自己的项目命中,才能更好地维持其研究团队的良性发展。

4、考核年限

       我国科研人员的考核年限通常都比较短,三年一评甚至一年一评都存在。这导致科研人员不太能、或不太敢花时间做些具有长远影响但近期不一定看得到效果的原创性研究。其结果,便是低质量的卷,看上去文章发表了不少,实际上有可能多数论文就三个评审看过,真实的影响力引用率却很低。多数论文的创新也只是模仿为主、小修小改为主。

5、 时间成本

       今年年轻学者早逝的似乎比较多,上新闻的次数也多。科研压力大、缺乏锻炼的原因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常性出差导致的生活规律被打乱。我以前在分享如何读研的经验时,提到过“时商”的概念,即绝对投入科研的时间和效率。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但国内科研的一大特点,就是杂事多。而科研能力特别突出的,还很有可能会走上“研而优则仕”的道路,以至于需要更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科研时间,才能确保科研方面有好的产出。比如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就有一套自己的时间管理公式“2/3+1/6+1/6”(2/3的时间从事管理,1/6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指导,1/6的时间参加国内外活动)。

6、 研究生扩招

       近年来,研究生入学人数的比例显著增加。不少学校已经出现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为1:2的情况。它表明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但也带来不少问题。一是,导师的数量并没有成倍增加。拿猫生小猫的数量来举例,我们常会说,一龙二虎三猫四老鼠。这句谚语意味着,带得越多,质量越难保证。这个现象我想对研究生同样是成立的,即带学生的水平可能也会下降,毕竟分身乏力。二是,从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复旦大学马臻说过,扩招会让一批本没有研究能力的学生进入研究生行列。三是,扩招后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无形增加。为了保证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研究生也会优先选择做短平快的科研、甚至优先考虑如何找到工作但与科研无关的事。扩招的另一个后果是,用人单位会更偏好用第一学历来选人。原因是第一学历更多是纯靠个人努力获得的,而研究生的成果更多源自合力。

7、大学前教育

       谈到第一学历的重要性,又可以再讲下大学前国内的初高中教育。为了能够进入好的学校,素质教育让位于应试教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应试教育中,要让学生获得高分,好的学校往往有一套公式化的教学经验。但从共性来看,就是只针对高考需要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而课外的内容,很少有时间涉及,以保证学习的高效性。它也间接地会导致学生缺乏开阔的视角和相对宽的知识面,以至于有可能会出现高考试分数低科研能力的情况,继续影响原创性成果的产生。

8、 评估规则

        2018年11月,教育部就发布了破五唯的通知。时隔六年,是否已经做好了呢?又立了哪些新的维呢?从整体来看,应该是有一些好的转变。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什么规则到了我国,都容易被玩坏,原因很简单,我们非常有能力把一项原本客观的标准变得很主观。

总体来看,我国的科研人员的数量尽管在世界上已经首屈一指,科研环境也较以往有了大幅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原创性成果提出的问题。我也衷心希望我国未来十年内,能产生出更多更富原创性的成果,让这些成果能实实在在落在祖国大地上。

                                          

                                                                                            张军平

                                                                                           2024年10月15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9532-1455312.html

上一篇:为什么诺贝尔化学奖又被人工智能学者拿了:阿尔法折叠,蛋白质结构预测易手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27 郑永军 王涛 张学文 曹俊兴 曾杰 许培扬 丁克强 王恪铭 晏成和 徐勇刚 周忠浩 崔锦华 雷宏江 王安良 朱林 孙志鸿 刘全慧 郑强 史晓雷 池德龙 杨正瓴 葛及 guest38022935 xtn guest68553991 guest62603585 884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1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