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 年 1 月 3 号,暮色如墨,将整个巢湖浸染。牛向阳裹紧褪色的深蓝色棉袄,背着塞满考研资料的旧帆布包,站在寒风呼啸的长途汽车站。这已是他第六次踏上考研之路,前五次,他执着地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对外汉语专业,却次次铩羽而归。此次,他毅然转考民俗学,盼望着能迎来命运的转机。
在回家的候车大厅里,人群熙熙攘攘,喧闹声、广播声交织在一起。广播里传来客车晚点的通知,牛向阳眉头微皱,抬眼望向窗外,天空中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在路灯的映照下,宛如一个个孤独的精灵。
终于,客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冰冻的路面,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趟旅程的艰难。车内暖气微弱,牛向阳呵出一口白气,在玻璃窗上凝成一片白雾。他看着窗外逐渐模糊的景色,思绪不禁飘回了过去。这五年来,他白天在庐江的一所中学工作,晚上便挑灯夜战,埋头苦读。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那些与孤独相伴的时光,都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一次考研失败,都如同一记重锤,敲打着他的心灵,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夜色渐深,雪越下越大。客车在风雪中艰难前行,原本熟悉的道路变得陌生而危险。司机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不时鸣笛警示。牛向阳紧握着座椅扶手,心中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他想象着自己坐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室里,潜心研究民俗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当客车终于抵达庐江时,已是深夜。牛向阳拖着疲惫的身躯下了车,刺骨的寒风裹挟着雪花扑面而来,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车站外,几辆三轮车在风雪中等待着客人。他艰难地走到一辆三轮车旁,和车夫谈好价钱后,便钻进了车厢。三轮车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颠簸前行,车篷被风吹得 “呼呼” 作响,雪花从缝隙中钻进来,落在牛向阳的脸上、脖子里。
下了三轮车,还有一段路要走。牛向阳深吸一口气,踏上了积雪覆盖的小路。四周一片寂静,只有他的脚步声和风雪声。路边的毛竹被厚厚的积雪压弯了腰,有的甚至被压倒在地,横在路中间。他小心翼翼地跨过毛竹,脚下的积雪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寒风如刀,割得他脸颊生疼,双手也冻得失去了知觉。但他没有停下脚步,心中的信念支撑着他继续前行。他想起了父母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想起了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和坚持,这些都成了他在风雪中前行的动力。
终于,远远地,他看到了自家屋子那昏黄的灯光,在风雪中显得格外温暖。那一刻,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这一路的艰辛,在看到灯光的瞬间,仿佛都化作了乌有。他加快脚步,朝着那温暖的灯光奔去。
推开家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母亲正在灶台前忙碌,看到他回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阳阳,快过来暖和暖和,我给你留了热汤。” 牛向阳放下行李,走到母亲身边,紧紧握住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父亲从里屋走出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累坏了吧,好好休息,明天还要上班呢。”
牛向阳坐在桌前,喝着热气腾腾的汤,感受着家的温暖。他知道,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难,家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明天他又将回到工作岗位,但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这一次,他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民俗学的领域里绽放光芒。
窗外,风雪依旧,但牛向阳的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火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这风雪夜归的旅程,不仅是一次身体的跋涉,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他更加坚定了追逐梦想的决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9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