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tunshanr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tunshanren

博文

东方隆美尔 ---庐江孙立人将军

已有 502 次阅读 2025-7-7 21:2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c07e5ff47a46691ac2b1d5b793768e3.jpg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史册中,有一位来自庐江的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爱国精神,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他就是孙立人将军。孙立人将军的一生,是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1900 年 12 月 8 日,孙立人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的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孙熙泽是清光绪甲午年间的举人,在山东等地任职,后投身教育事业。孙立人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在庐江私塾开启求知之旅,扎实的国文与英文基础,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幼年时,孙立人便目睹了列强对中国的欺凌,在山东,他亲眼看到德国人在租界肆意妄为,华人饱受屈辱,这在年少的他心中埋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

       1937 年,淞沪会战的硝烟如同恶魔的触手,笼罩着上海这座繁华都市。苏州河畔,身着军装的孙立人凝视着对岸日军阵地腾起的滚滚黑烟,指节捏得发白。他身后,是由税警总团改编的第八军部队,这群身着杂色制服的战士,眼神中既有对日军的愤恨,也夹杂着一丝不安 —— 毕竟,他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侵略军。​

       10 月 8 日,大场、蕴藻浜的炮声震耳欲聋。日军凭借坦克、重炮的掩护,如潮水般向中国军队防线涌来。孙立人站在临时搭建的战壕指挥台上,突然发现左翼阵地出现缺口,日军的膏药旗正在那里晃动。“预备队,跟我上!” 他抓起一支步枪,纵身跃出战壕。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泥土被炮弹掀起,不断砸在他身上。身旁一名年轻士兵被弹片击中,倒在血泊中,孙立人来不及悲痛,高喊着:“守住阵地,不能让小鬼子得逞!” 他带着战士们发起反冲锋,刺刀与刺刀相撞,迸发出刺耳的声响。激战中,一颗子弹擦着他的耳畔飞过,灼热的气流瞬间灼伤了皮肤,鲜血顺着脸颊流下,但他依旧挥舞着枪,带领部队将日军击退。这场战斗结束时,孙立人的第四团伤亡过半,战壕里满是战士们的遗体,可阵地依旧牢牢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

      10 月 27 日清晨,薄雾笼罩着苏州河,潮水悄然上涨。日军趁着这绝佳的掩护,偷偷乘坐橡皮舟偷渡南岸,潜伏进煤储存洞内,准备发动突袭。当侦察兵将这个消息报告给孙立人时,他正靠在简易的行军床上小憩,闻言立刻起身,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通知各部队,准备战斗!” 他一边穿戴装备,一边在脑海中快速制定作战计划。抵达前线后,他仔细观察地形,果断下令:“用手榴弹炸掉浮桥,切断小鬼子的退路!再把浸油的棉花扔进去,烧死这些龟孙子!” 随着一声声爆炸响起,橡皮舟被炸得四分五裂,洞内也燃起熊熊大火,日军的惨叫声混着浓烟传出。孙立人紧握拳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战场,直到两个多小时后,确认最后一个日军被消灭,他紧绷的身体才终于放松下来。​

      1942 年,缅甸战场局势危急,孙立人临危受命,率部入缅参加曼德勒会战。仁安羌地区,西线英缅军在日军第 33 师团的猛烈进攻下全线崩溃,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困,陷入绝境。孙立人接到救援命令时,地图在桌上摊开,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仁安羌的位置,眼神坚定地对部下说:“无论前方有多少敌人,我们都要把同胞救出来!”​

       率领第 113 团连夜急行军的路上,山路崎岖难行,战士们背着沉重的装备,在泥泞中艰难跋涉。蚊虫叮咬、疲惫饥饿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16 日,部队终于与被困友军取得联系。此时,面对七倍于己的日军,孙立人没有丝毫退缩。他在昏暗的油灯下,借着地图和手电筒的光,仔细研究作战方案。18 日凌晨,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孙立人站在队伍最前方,压低声音说:“弟兄们,这一战关系着同胞的性命,我们只许胜,不许败!冲啊!” 战士们如同黑夜中的幽灵,悄悄摸向日军阵地。当距离日军阵地只有几十米时,孙立人举起手枪,扣动扳机,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战斗正式打响。​

      孙立人手持望远镜,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不断调整作战部署。“机枪手,压制敌人火力!其他人跟我冲!” 他大喊着,带头冲向日军。战场上,刺刀寒光闪烁,枪炮声震耳欲聋。一名日军挥舞着军刀向孙立人扑来,他侧身一闪,反手一枪,将日军击毙。经过数小时的浴血奋战,至中午时分,阵地终于被攻克,歼灭日军 1200 余人。当救出被围困的七千英军和五百多俘虏时,一位英国军官紧紧握住孙立人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中国军人,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仁安羌大捷的消息传遍世界,孙立人荣获中、美、英三国勋章,“东方隆美尔” 的称号也随之而来。​

      1943 年 10 月,孙立人再次踏上缅甸的土地,开启第二次入缅作战。缅甸的丛林仿佛一个巨大的牢笼,潮湿闷热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蚊虫、毒蛇无处不在。在控制胡康河谷的战斗中,日军凭借茂密的丛林和险峻的地形负隅顽抗。孙立人亲自带领侦察兵深入丛林勘察地形,荆棘划破了他的军装,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毫不在意。经过仔细研究,他决定采取迂回包抄战术。​

      他将部队分成几个小组,派遣小股部队绕到日军后方。“记住,一定要悄无声息地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和退路,给他们来个出其不意!” 他严肃地对负责迂回的军官说道。主力部队则在正面吸引日军火力。当迂回部队成功完成任务后,孙立人一声令下,主力部队发起总攻。“杀啊!” 战士们呐喊着冲出丛林,与日军展开激烈拼杀。经过数日激战,终于成功占领胡康河谷。此后,孙立人率领部队势如破竹,先后攻占孟拱城、南坎、芒友等地区。在历时两年的战斗中,他指挥的新一军歼灭日军 3 万 3 千人,成为率军级单位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为打通中印公路、支援国内抗战立下不朽功勋。​

      从淞沪会战的血火拼杀,到缅甸战场的浴血奋战,孙立人将军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他的抗日传奇,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

1e91ceaeb4f7c872f095525e6deb8e0.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1802-1492761.html

上一篇:一对素未谋面的老友
下一篇:熟人也跑路
收藏 IP: 183.254.112.*| 热度|

3 王涛 张晓良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8 2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