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平
一个车牌号套用某某博士头衔的大学图书馆的代理馆长
2025-10-13 01:57
阅读:1630

那一年,我还在中央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工作。那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州立大学,校园不大,节奏平和,师生之间大多熟识。直到有一天,我们的馆长突然宣布退休,平静的空气里多了一丝慌乱。

学校为了维持图书馆的运作,从一家专门派遣退休高教行政人员的咨询公司请来了一位代理馆长(interim director)。他来自康涅狄格州,以前在另一所更大的大学里同时担任研究生院院长和图书馆馆长,是个履历光鲜的老专家。

他到校的第一天,就已经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因为他的车牌上赫然写着:“Dr. 某某”。美国可以花钱个性化自己的车牌,这是合法的。我的同事悄悄告诉我这事的时候,语气里混着好奇鄙夷和几分讶异。毕竟在美国,虽然博士头衔代表着学术成就,但多数人并不会主动在车牌上“标明身份”。在大学圈子里尤其如此——终端学位(terminal degree)几乎是所有 tenure-track 教职的基本要求,拥有博士学位本身并不稀奇。真正稀有的,是有人如此高调地展示它。

按照常理,代理馆长的职责应当是温和而中立的:维持日常运作、签署文件、处理人事,等到正式馆长聘任后交棒离任。他们的任务不是改革,而是让一切保持稳定。大家对这种职位的期待很简单——“灯要亮着,人要安稳,别改太多。”

可这位代理馆长似乎另有打算。

他上任后不久,就提出一个让全校震动的计划:将图书馆与研究生院合并。他说这样能整合资源、提高行政效率。碰巧那时研究生院的院长也要退休,教务长觉得这是个可以考虑的“创新思路”,便把提案交由教师工会讨论。

但这种结构重组的提议,在大学里几乎等同于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图书馆属于学术支持体系,研究生院归教学管理,两者文化不同、汇报线不同、经费来源也不同。教师工会和图书馆员工很快表达了强烈反对。很多人觉得这是外来领导“越界”的表现,也有人私下说,他根本不了解这所学校的文化。

最终,这场风波在一片争议声中告一段落。合并没能成事。那位代理馆长一年任期满后离开,学校依旧为他举办了欢送会。那天,很多人都没去——我也借口请了病假。并非不礼貌,只是觉得那一年实在太疲惫,没什么值得告别的情感。

后来,学校又请来一位更稳重的代理馆长——他只是签签文件、维持运作,从不谈改革。半年后,一位来自加州顶级文理学院的副馆长正式被学校聘为馆长上任。那时,图书馆终于恢复了久违的平静。

如今回头看,那块写着“Dr.”的车牌似乎成了那段经历的隐喻。它象征着一种姿态——一种过于自信的专业骄傲,也是一种对学术共同体气质的误解。在大学这样的地方,头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往往是谦逊与倾听。真正懂得这一点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学位挂在车尾,更不会挂在嘴上。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傅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6383-1505681.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