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影
正念康复和太极/气功对癌症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2025-6-30 01:02
阅读:460

确诊癌症后,许多患者不仅要对抗癌症病变本身,还要面对一连串疾病对身心心理的挑战:强烈的痛苦、焦虑、抑郁,以及挥之不去的疲劳、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等。这些症状往往贯穿整个生存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幸运的是,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像正念冥想,瑜伽,太极和气功,意象疗法(Imagery),放松疗法(Relaxation),催眠疗法(Hypnosis)等,这些身心疗法(mind-body therapies,MBT)能有效缓解上述不适。然而,以往的大部分研究只是把这些疗法和常规治疗加以对比,很少直接比较上述不同疗法,也没考虑到患者自己的选择偏好。毕竟在现实中,人们更可能主动选择自己认可的干预方式。

最近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和进行了一项正念与太极促进癌症健康研究的研究(MATCH),聚焦于正念癌症康复(MBCR)和太极/气功(TCQ)疗效的对比,并首次纳入患者偏好因素,为癌症幸存者的身心干预提供了更贴近现实的证据。这项研究有两大亮点:1.允许患者自主选择MBCR或TCQ干预措施;2.同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把没偏好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两种疗法中。这样既能模拟真实临床场景,又能科学对比两种疗法的效果。通过这种设计,希望为癌症幸存者找到更贴合个体需求的身心康复方案,让科学干预真正能够「因人而异」。

这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性研究,总共纳入587名癌症患者者,平均年龄60.7岁,75%为女性。旨在比较MBCR和TCQ 对患者情绪障碍的改善效果。

研究分组:

偏好组(376人):自主选择 MBCR或TCQ,再按 2:1 随机分配至立即干预组或候补组(waitlist group);无偏好组(211人):1:1 随机分配至MBCR或TCQ,再按2:1分配至立即干预组或候补组。

干预措施:

MBCR:9周,每周1小时45分钟面授。第6周至第7周每周6提供6小时周末静修,包含正念冥想、温和Hatha瑜伽。

TCQ:11 周,每周 1.5 小时面授,和4小时周末静修,基于杨式太极短式训练,结合呼吸与肢体运动。

主要检测指标:情绪状态概况量表(POMS)的总情绪障碍(TMD)分数,及紧张 -焦虑,抑郁,愤怒-敌意,活力-活动量表。

主要癌症类型:乳腺癌(40.7%),前列腺癌(11.2%),胃肠道癌(9.7%)

疾病分期: 0-II期(50.1%),III-IV期(17%),分期未知(29.5%) 

结果显示:与等候名单患者作为对照相比,无论患者是偏好选择特定的一组训练还是随机分配的训练,MBCR和TCQ在改善情绪方面都是有效的,MBCR和TCQ均能显著降低患者总情绪障碍(TMD)得分,其中 MBCR 在减少紧张、愤怒和提升活力方面效果更突出,TCQ 则在改善抑郁、愤怒和活力上更为显著。亚组分析表明,女性在MBCR中获益更为明显,而晚期癌症患者及年轻群体在TCQ中改善更显著。该研究为癌症幸存者的身心干预提供了个性化选择依据。

主要结果

随机分配组的 TMD 改善

组别

基线TMD平均分

治疗后TMD平均分

差异(95% CI)

P值

随机MBCR立即组

19.9

12.5

–7.29

0.03

随机 TCQ 立即组

17.7

12.0

-6.80

0.07

候补对照组

17.6(MBCR)/13.0(TCQ)

11.3(MBCR)/11.5(TCQ)

-

-

亚量表差异:

MBCR:显著降低紧张(P=0.04),愤怒(P=0.01),提升活力(P=0.04)

TCQ:显著降低抑郁(P=0.01),愤怒(P=0.01),提升活力(P=0.01)

亚组分析:

亚组

MBCR 效果更佳

TCQ 效果更佳

性别

女性 HR=–7.81, P=0.02

-

疾病分期

-

晚期患者 HR=–7.19, <0.01

年龄

-

年轻群体≤61 岁,HR=–9.75, P<0.01

结论与临床意义

     核心结论:MBCR和TCQ均能显著改善癌症幸存者的情绪障碍,且效果与“是否自主选择干预方式”无关。

     个性化推荐:紧张、焦虑突出者优先选择 MBCR;抑郁倾向或晚期癌症患者优先选择 TCQ。

     指南影响:美国 NCCN 指南已将“MBCR/TCQ + 化疗”列为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首选一线方案(不依赖 PD-L1 状态)。

局限性

     基线不平衡风险:偏好组与无偏好组的基线特征可能存在差异;干预可及性:需患者具备足够的活动能力前往干预场地,可能排除部分人群的可及性;长期数据不足:随访仅1年,长期生存数据为数学外推(extrapolation)。

关键问题及回答

1. 在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纳入“选择偏好”?

MATCH 研究通过纳入患者偏好,能更贴近现实临床场景,旨在验证“选择偏好是否会影响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无论患者是自主选择还是随机分配,MBCR和TCQ对情绪改善效果无显著差异,提示只要患者愿意接受干预,偏好对疗效影响有限。

2. MBCR和TCQ 在改善情绪上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MBCR:在减少紧张-焦虑(P=0.04)和愤怒-敌意(P=0.01)上效果更显著,可能与其强调正念冥想、压力管理有关。TCQ:在改善抑郁-沮丧(P=0.01)和提升活力-活动(P=0.01)上更为突出,可能与其结合肢体运动、呼吸调节的特性相关。

3. MATCH 研究对临床实践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研究证实,MBCR和TCQ可作为不依赖生物标志物的普适性身心干预手段,且疗效与癌症患者是否自主选择无关。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症状特点推荐干预方式(如焦虑优先考虑MBCR,抑郁优先考虑TCQ),无需强制要求患者选择,从而简化治疗决策,提高干预措施的可及性。

  这篇研究文章是由临床肿瘤学最具影响力的顶级杂志(JCO)收录的,显示中国传统健身术太极拳/气功等开始登上肿瘤临床治疗的大雅之堂,令人感到鼓舞。

  

TI.jpgMindfulness and Tai Chi for Cancer Health (MATCH) Study: Primary Outcomes of a Preference-Based Multisite Randomized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Tri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une  12  202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阎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2154-149170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