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ACR年会上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循环肿瘤 DNA(ctDNA)在指导辅助治疗决策方面取得了更大成功。这项 2 期临床试验在174例早期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MRd)的实体瘤患者中进行了ctDNA 筛查,这些患者涵盖了16种肿瘤,其中大多数为结直肠癌,筛查时间在R0切除和标准辅助治疗后的10周内。22例患者 ctDNA 呈阳性。在这22例ctDNA阳性患者中,13例接受了6个月的帕博利珠单抗(PD-1)治疗。其余 9例阳性患者在筛查时已经复发,因此未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这13例ctDNA阳性的患者中,有11例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结束时ctDNA转为阴性,另外2例在9个月时转阴。对大多数患者来说,ctDNA转阴是个好迹象。13例患者中有8 例(62%)在中位数随访32.1个月时无复发,该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OS)为 92%。在这项研究里,有152例是做了手术且ctDNA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这些患者并未作免疫治疗,能存活两年的比例是 98%。而他们的总生存期(也就是从手术开始到死亡的时间),和这个 98%的两年生存率类似。
同期,在术后ctDNA呈阳性且未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9例患者中,中位数复发时间仅为 0.8 个月,2 年总生存率为 78%。
利用ctDNA检测来决定术后是否增加治疗,这是肿瘤学领域研究很多的课题。其理念是,术后血液中ctDNA阳性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因为他们体内存在需要治疗的微小癌细胞,而血液中ctDNA阴性的患者,则可能循环中没有微小残留的癌细胞,可以避免额外治疗带来的风险和费用。用ctDNA来指导,给患者做的辅助免疫治疗,能在肿瘤明显复发之前,把身体里残留的癌细胞清理掉。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让真正有高风险的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又不会让那些不需要治疗的患者遭受过度治疗和多花钱。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阎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2154-148519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