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长桥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atsothus 力所能及,至微至远,无可替代,至善至美。让学习成为一生成长的快乐习惯!爱我的不要停,恨我的请继续...

博文

构造学论复合与重现述评<廿一>吸积耗散归因平衡收支说时空平权

已有 115 次阅读 2025-10-17 06:1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引子  宇宙万物是由守恒律(诺特定理) 和输运方程精确管理的非平衡态过程。任何“复合”(结构生成)与“重现”(模式稳定),都必然伴随着能量、动量、角动量和熵的精确“平衡收支”。支配这些过程的舞台——时空本身,是动力学的(广义相对论)。物质能量的“吸积-耗散”直接塑造着时空几何,而时空几何又反过来规定着“吸积-耗散”的路径。时间与空间在物理定律中是彻底平权的。

         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明确指出,开放系统通过持续的能量耗散,可以自发形成并维持有序结构(复合与重现)。“吸积”提供负熵流,“耗散”排放正熵。诺特定理则指出,每一种连续对称性都对应一个守恒律。时间平移对称性对应能量守恒。而“时空平权”的思想,则试图在更基础的层面(如量子引力)寻找时间与空间平移对称性的统一,其对应的可能就是某种更基本的“存在守恒律”。信息论将“吸积”可视为信息增益,“耗散”可视为信息丢失或擦除。系统的复杂程度(复合度)与其信息处理能力(吸积与耗散的效率)直接相关。兰道尔原理甚至指出,擦除1比特信息必须耗散一定量的能量,直接将信息与能量收支挂钩。从过程到本质,“复合”由不同要素的结合,形成更复杂的新结构;“重现”是模式、规律或结构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再次出现。这共同描述了世界在演化中呈现出的结构性与规律性。系统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使其内部结构增长、有序度提升的过程。它是构建、积累、内化的象征。系统为了维持自身存在,向环境排放熵、耗散能量、流失物质的过程,是代价、流失、淘汰的象征。两者共同构成了系统与环境交换的双向流动。在描述宇宙的基本规律时,时间与空间应被视为平等的、对称的维度,不应先验地赋予特殊的“流向”或优越地位。

       在最基础的层面,时空平权甚至暗示了时间的“演生性”。我们感受到的流动的时间,可能是宇宙内部子系统(如我们自身)在永恒的、收支平衡的“宇宙会计总账”中,所产生的一种宏观、统计性的幻觉。在物理上,“吸积”与“耗散”并非比喻,而是精确的动力学过程,由守恒律与输运方程支配。系统的任何局部变化,都必须由流入、流出和内部转化来“做平”。耗散项(粘性耗散)直接将动能不可逆地转化为热能。没有这个耗散项,世界将只有永恒的、可逆的波动,而无真正的“复合”与结构形成。熵产生(内部耗散,永远为正)是所有不可逆过程(热传导、粘性、化学反应)的代价。熵流通过边界的熵交换,可正可负。“吸积”的本质,是汲取负熵流,用以构建并维持内部的低熵有序结构(复合),同时必须持续地产生正熵排向环境(耗散)。生命、城市、恒星,都是这个过程的产物。

      “归因”在数理上,就是寻找支配系统的拉格朗日量 或哈密顿量,以及由此导出的守恒律。这是由诺特定理深刻揭示的。每一个连续对称性,都对应一个守恒律。时间平移不变性 → 能量守恒是“能量收支”的终极根源。一个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不变。如上述,一个开放系统的能量变化,严格等于其从环境吸收的能量减去其对外做功和耗散的热量。加之空间平移不变性 → 动量守恒和空间旋转不变性 → 角动量守恒,“平衡收支”的深层物理,就是这些由时空对称性保证的守恒律。 我们之所以能为系统建立精确的“资产负债表”,是因为宇宙本身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就是“收支平衡”的。

       在狭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背景,而是统一在一个四维的闵可夫斯基时空中。时空间隔 ds² = -c²dt² + dx² + dy² + dz² 对所有惯性观察者都是不变的。时间 t 和空间 (x, y, z) 在这里是平权的坐标,通过光速 c 进行转换。 能量与动量也统一成一个四维动量矢量。这是“时空平权”的第一次也是决定性的数学实现。广义相对论中动力学几何与爱因斯坦场方程是“吸积耗散”与“时空平权”的终极融合。其中爱因斯坦场方程G_μν = 8πG T_μν将“吸积”(物质能量 T_μν 的聚集)与“时空弯曲”(G_μν)直接等同起来。 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弯曲的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吸积”不仅改变了系统中的物质分布,更重构了系统演化的舞台本身——时空。它彻底实现了“时空平权”。 方程在任意坐标变换下协变,时间与空间在动力学中完全平等,都是动力学的、可弯曲的几何的一部分。不存在一个优越的“时间”或“空间”。黑洞是这个理论最完美的范本。任何物质/能量落入视界,都是最极致的吸积。霍金辐射表明,黑洞会通过量子效应向外辐射粒子,从而损失质量(能量)。这是一种终极的“耗散”。 黑洞动力学四大定律,与热力学四大定律有着惊人的数学同构性。黑洞表面积永不减小 ≈ 热力学熵永不减小。黑洞具有霍金温度 ≈ 热力学系统具有温度。这表明,引力系统的“几何收支”(面积)与“热力学收支”(熵)是统一的。 在黑洞视界附近,时空几何高度弯曲,时间膨胀效应趋于无穷。一个落入黑洞的观察者的“时间”,在外部观察者看来几乎“冻结”。这生动体现了时间与空间在强引力场中的相对性,它们是同一几何实体的不同侧面。

       时间之箭(从过去到未来)对应于宇宙整体(或局部系统)“净吸积”与“净耗散”的不平衡。例如,在宇宙早期,引力吸积主导,结构形成;在遥远的未来,或许热寂耗散主导,万物消散。我们恰好生活在一个从高度有序(可吸积状态多)向无序(耗散殆尽)过渡的中间阶段,因此感受到了强烈的时间方向性。在试图统一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框架中(如圈量子引力、弦理论),有一个核心难题,即如何定义时间?惠勒-德威特方程 H|ψ> = 0 描述了一个没有外禀时间的宇宙波函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受到的“时间流逝”,可能需要从宇宙内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归因”出来。可以想象,宇宙整体的“收支”是平衡的、静态的(如同一个冻结的四维块宇宙)。但我们作为宇宙内部的观察者,通过我们自身(一个复杂的吸积-耗散系统)与环境的持续相互作用,“读取”出了时间序列和因果关系。这是“时空平权”的终极形态:不仅时空平权,而且时空本身,可能都是由更基本的、没有时空概念的量子要素及其“收支关系”所“复合”与“重现”出来的。

       真正的创新是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价值吸积”模式,同时能有效管理其“成本耗散”。它本质上是为系统开辟了一条新的、更高效的“收支路径”。鼓励建立“正能量收支循环”:吸积知识、健康、正向关系,耗散焦虑、负面情绪和过时认知。警惕“负能量循环”(如吸积焦虑,耗散健康)。为理解复杂因果关系提供新范式,“归因”不再是为事件找一个简单的“凶手”,而是分析整个系统的“收支网络”。一个结果(如公司破产)是无数个微观的“不良吸积”(低效投资)和“过度耗散”(资源浪费)事件积分起来的总效果。“时空平权”的观点能极大地缓解人们对“时间流逝”和“死亡”的焦虑。如果时间并非一把单向燃烧的箭,而更像一幅正在全方位展开的织锦,那么“此刻”的经验就拥有了某种永恒的重量。我们不再是时间河流上的落叶,而是构成时空织体的、正在进行“吸积-耗散”过程的主动节点。

       存在,即是流转。你我不是固化的雕像,而是动态平衡的火焰。理解,即是核算。要理解任何事物,就去厘清它从哪里汲取,又向何处排放。本质,或是平等。时间与空间的区分,或许并非宇宙的底层架构,而只是我们这些身处特定“吸积-耗散”阶段的观察者,所持有的一种视角。这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更是一种与世界合一的生活智慧:当我们以平衡之心去吸积与耗散,我们便在每一个当下,实践着与时空的平权。


附记  智能时代论智能智慧化说机器学习与学习机器复合之凝聚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78564-1505989.html

上一篇:构造学论微分与过界述评<二十>边界约束流转跨界融通说积分路径(接续)
下一篇:构造学论重整与延拓述评<廿二>标准模型凝聚复杂可控说宇称规范
收藏 IP: 39.144.251.*|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24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