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定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lyskyz 哲思天地_科学研究是快乐的,也应该是快乐的。

博文

简评檀成龙先生的有关向干旱地区大规模调水研究——有关闭环逻辑与自然生态价值的辩证思考

已有 606 次阅读 2025-4-23 11:49 |个人分类:环境科学、环境数学模型|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按:檀成龙先生多次发信息邀请我评论他的有关向大西北大规模调水构想及其相关的水文、水资源演化机理的研究,以下内容是我的简要评价,仅供参考。

整体来说,檀成龙先生的相关研究的思维方法和相关逻辑链条的确很好,在某些方面具有深刻的学术探索价值。但我想着重延申指出的是,檀先生的整个研究在逻辑链条上还存在这样一个可能的缺漏,即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整个逻辑链条的长远效应和可持续性的问题,以及这个逻辑链条是否能够构成完整的且严谨的闭环逻辑,而非单向逻辑链条。具体来说,从短期来说,大规模调水应该能起到如檀先生文中所述的那样一个短期的正反馈效果,问题是:1.这个正反馈的维持时间和稳定性会如何?(比如,是否存在或从空中或从地下等途径的长期泄漏导致长距离人工调水所补的水被大量耗散的问题)2.更加重要的是,不论这个正反馈的维持时间是长是短,是永续的还是中短期的,这个工程举措的成本收益如何?除了生态效应、生态风险等因素外,直接的经济收益和成本支出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会如何?是否是值得的还是可能是不值得的?这个问题同样非常关键,是整个这个构思中必须同样作为不可或缺的重点进行分析和论证的。也就是说,对于涉及社会化工程性大规模运用的问题,不仅要深究其内在科学机理的可行性,也要评估其社会经济效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此外,关于地球上的荒漠和沙漠地区,也需要辩证地来看待。如果的确是由于人为导致的荒漠化和沙漠化,那应该是需要去治理的,但从自然地理和自然生态的角度来说,自古以来天然形成的沙漠和荒漠地带,也同样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些荒漠和沙漠不仅可以提供景观上的美学价值,地质学方面的自然价值,还包括可以为适应干旱和荒漠地区的生物提供栖息空间,从而为全球生态系统提供特殊地理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因此,如无必要,并不需要非要把地球上的荒漠地区和沙漠地区都变成绿洲。地球上已经被开垦的地区已经足够多了,只要保护好和利用好现有已经开垦的土地,应该就足以提供现在的全球人口的生存繁衍所需了,过度向大自然要地、要资源,从整个生态系统的长远和可持续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好事情,因此需要慎重进行对大自然的进一步的大幅人为改造。

2025.4.2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34816-1483078.html

上一篇:求知中的乐趣感知——知识的内在魅力与外在激励的平衡
收藏 IP: 112.0.78.*| 热度|

16 孙颉 檀成龙 尤明庆 许培扬 刘进平 宁利中 崔锦华 高宏 周忠浩 钟炳 杨正瓴 李方和 辜英求 郑永军 谢钢 孙南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