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警名单:5本期刊上榜,学术“黑名单”大幅缩水 今年预警名单只有5本期刊(清一色“论文工厂”问题),比去年少了19本,堪称断崖式下降。官方强调,预警期刊的减少不代表问题变少,而是因为整改后的期刊会被移出名单,且预警目的不是“一棒子打死”。 1)沿用2024年规则,不再区分预警风险等级。 2)关于《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使用,需要特别指出得是,不应该把多年累积期刊列表合并使用。曾经进入预警名单的期刊在经过整改并取得显著成效之后,会被移出下年度预警名单,不再是预警期刊。 3)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预警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 不过别高兴太早,5本预警期刊全是“论文工厂重灾区”,比如《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Computers & Electrical Engineering》等,这类期刊的特点通常是审稿快、录用率高、中国作者扎堆(有些中国作者占比超80%)。 分区表规则大改,ESCI扩容与学科分类优化 2025年分区表首次将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期刊纳入评价体系,覆盖期刊总数达21,973本,并实施三项关键调整: ESCI期刊满足年发文量≥5篇即可直接参与分区,例如材料学期刊《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从ESCI直接跃升为1区。 原“人文科学”大类拆分为哲学、历史、文学三个独立学科,“法学”更名为“社会学”并扩展覆盖范围。 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首次纳入分区体系,采用中文引用数据与专家评审结合的方式划区,部分期刊进入1区(如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inese) 分区表还能“唯分区论”吗? 别卷1区了,试试“农村包围城市” 现在大家都挤破头投1区(占比仅6%),但今年规则调整后,2区也可能有“黄金坑位”。比如大类2区中超越指数前25%且高发文量的期刊,会被列为TOP期刊。 例如环境领域的《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IF 16.3),虽然分区是2区,但TOP标识让它含金量不输1区。 ✔ 学科交叉投稿:比如做“医学+材料”的研究,可以瞄準材料科学1区的《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避开医学大类内卷; ✔ 蹭政策红利: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质生产力”相关选题(如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投对应领域的2区OA期刊; ✔ 尝试“摘帽预警刊”:去年被预警但整改成功的期刊,编辑团队往往会严控质量,此时投稿录用率可能更高。 ✔ 热门分区期刊: · 《Scientific Reports》从2区跌回3区,网友吐槽:“水刊之王”实至名归7。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稳守1区。 · 去年备受争议的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从一区“On hold”状态降至二区 结语:科研没有安全区,但可以有安全带 今年的预警和分区规则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科学院在帮我们“筛沙子”。预警名单“做减法”是逼着期刊提高质量,分区规则“做加法”是给科研人更多选择空间。 那么科研人如何应对?小编给的3条建议 用官方平台(https://www.fenqubiao.com) 新收录期刊分区压力小,容易冲高区,尤其是医学领域 发文量大的期刊可能影响个人成果认可度,尤其是高校职称评审时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发顶刊靠实力,保毕业靠眼力。祝各位2025年paper多多,预警不沾! END 如果想了解润色服务详情和报价,请联系我们: • 电话: 010-65000897 • 官网:www.cwauthors.com.cn •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工作日 8: 30—18: 0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