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douEuni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udouEunice

博文

端粒酶活性检测检测法的优缺点对比

已有 183 次阅读 2025-6-17 11:02 |个人分类:端粒酶|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端粒酶活性和催化亚基hTERT基因表达量作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与90%恶性肿瘤呈正相关,可应用于干细胞成瘤性快检。中检院在进行干细胞制品质量复核时,也是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查,采用端粒酶活性(TRAP法)和hTERT基因表达量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   

1. 直接检测法(如TRAP法及其衍生技术)

优点:

直接检测端粒酶活性:通过延伸端粒重复序列(TTAGGG)来反映端粒酶的生物学功能,是端粒酶活性检测的“金标准”

广泛应用TRAP法是经典方法,经过多年优化(如RQ-TRAP、TRAP-ELISA等),在科研和临床中有较多文献支持。

缺点:

操作复杂:需抽提蛋白、端粒酶延伸反应、PCR扩增(QPCR/电泳/杂交)等多步骤,耗时耗力,技术难度高。

稳定性差:样本处理(如蛋白提取)易导致端粒酶失活,影响结果可靠性。

灵敏度与特异性不足SYBR Green法引物特异性较差,易产生非特异性扩增;ELISA法重复性不佳,易受干扰;低丰度样本(如少量肿瘤细胞)检测受限。

2. 间接检测法(如hTERT基因表达检测,Biowing试剂盒为代表)

优点:

操作简便:无需蛋白提取和延伸反应,直接检测hTERT mRNA表达,步骤少、耗时短。

高灵敏度与稳定性:双色荧光TaqMan探针法特异性强,优于SYBR Green;两套检测系统信号放大,灵敏度更高(尤其对低表达样本);结果重复性好,受样本处理影响小。

配套完善:提供阳性和阴性对照标准品,支持定性和定量分析。

技术成熟:适用于高通量筛查。

缺点:

间接反映活性依赖PCR技术需严格防止RNA降解。

总结对比

 

777.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40696-1490105.html

上一篇:端粒酶TERT方法的合规性
下一篇:[转载]嗜肺巴氏杆菌在大小鼠中的危害与检测方法
收藏 IP: 180.167.2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9 1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