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douEuni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udouEunice

博文

国内SPF大鼠小鼠病原菌和病毒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

已有 300 次阅读 2025-7-28 14:13 |个人分类:大小鼠病原体检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GB 14922 —2022新国标是2023年7月新实施的该文件主要规定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指标和项目、规则、结果判定和报告等要求,描述监测方法和程序,适用于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和猴等质量监测。

SPF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别)动物大鼠和小鼠质量要求严格,市场需求旺盛。设施规模较大,行业前景广阔,需定期开展病原微生物监测,确保维持动物的SPF级别。

目前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的监测方法包括:细胞实验、动物抗体制备实验、鸡胚感染实验、以及细菌培养实验等。

这些检测方法虽技术成熟,但操作复杂且耗时。此外ELISA检测等方法易出现假阴性,因抗体形成存在较长窗口期,在微生物浓度较低或感染早期难以检测到抗体信号。此时实验动物实则已受感染,导致结果出现假阴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PCR检测在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广泛,多重PCR已用于支原体检测、无菌检测及SPF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等领域,尤其适用于阳性率较低的筛查场景。当前,多数大鼠小鼠实验动物设施将样本送至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并获取报告。

若设施实验室自检,病毒检测多采用ELISA试剂盒(部分为国外产品价格高昂)或单重PCR检测试剂盒(相较于多重PCR 更耗时耗力)。

GB14922-2022规定大鼠小鼠病原微生物需依据GB/T 14926(细菌 真菌 病毒检测方法)和GB/T 18448(寄生虫检测方法)逐项检测,且每3个月1次。

上述两标准多发布于2001年(2022年实施),少数项目发布于2008年(2009年实施),而近7年的地方及团体标准中核酸检测(尤其是PCR)应用更为普遍。

综上所述,传统检测方法(ELISA、细菌培养)源自20年前的标准,近年标准则更倾向PCR检测。

因此,实验室建立大鼠小鼠核酸分子PCR检测方法已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如翼和推出的大鼠小鼠病原体多重qPCR检测试剂盒,有联检试剂盒,可以完成7-8种病原体的联合检测,以及病原体的鉴定试剂盒,可直接锁定具体的病原体,同时还有常见病毒和细菌的检测试剂盒。特异性高,灵敏度高,低至10 copies/μL可被有效检测到。

建议PCR检测实验室配置

区域布局:3个独立区域——PCR准备区(体系配置区)、核酸提取区 、PCR扩增区

体系配置区:需洁净环境,配备超净台

核酸提取区:建议用超净台进行取样操作

PCR扩增区:放置PCR仪器

人员要求:需掌握无菌操作 分子生物学基础(提取、PCR)及数据分析流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40696-1495531.html

上一篇:啮齿柠檬酸杆菌生物学特点和检测方法
下一篇: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定量)活性检测的适用范围
收藏 IP: 223.166.128.*|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