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长江边的丰都新县城
0729丰都鬼城游客服务中心
0803天下名山牌坊
0730天下名山,白无常雕像
0734哼哈祠
0738报恩殿
0746奈何桥
0760鬼门关
0764黄泉路
0766望乡台
0770天子殿
0779天子殿内
0771黑白无常
0776剥皮地狱壁画
0796阴阳鹊桥
高关中,高平原,11月23日星期六
丰都名山说鬼城,阴曹地府乃虚空
早饭后,与参加译翁书院揭牌仪式的诸位新朋旧友依依惜别,我们踏上新的旅途。今天的目标是北上,游览丰都名山鬼城。车程大约100公里。
丰都是我想看已久的地方。丰都是简体字,原来的写法是“酆都”,从小就听说这里是鬼城所在。道教中有个神祗,叫酆都大帝,原本是罗酆山(或称北罗酆)的伏魔天帝,统领六天鬼神、天蓬大将,后来成为地府的统治者,尊称为酆都爷,阴天子。佛教中有个阎罗王,是地狱的君主,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统相互影响,扩编出“十殿阎君”的传说。有人把酆都大帝和阎罗王混为一谈,有人认为酆都大帝比阎罗王地位高。但无论怎样,据说阴曹地府都与酆都有关。我虽然不信鬼神,但也想亲眼看一下这个地方,了解一些与鬼文化有关的常识。
丰都的名山鬼城景区不在县城。旧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因三峡工程被水淹没;新县城迁至南岸的三合街道(三合镇),是一个全新的城镇。景区在江北,与新县城隔江相望。两岸有长江大桥相连。
名山旧名平都山。平都山自古以来便是道教的福地之一。198年(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之孙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道家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汉代时有方士阴长生、王方平二人,曾先后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自此,平都山便以“仙山”之名远扬。作为仙山福地的平都山一直备受历代诗人青睐,大批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大文豪苏轼曾登游平都山,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午梦任随鸠唤觉,早朝又听鹿催班。”平都山即因此改称名山。
然而到明清,在文人的笔墨下,平都山的形象和咏诗的风格却突然画风突变,从仙风道骨变成了阴森恐怖。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迎合道教冥都的说法,下诏将“豐都县”改为“酆都县”,世人误把酆都的“酆”字与罗酆山的“酆”字混为一谈,遂把酆都定为鬼城,说成“阴曹地府”。加上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西游记》《喻世明言》《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将“丰都鬼城”描绘得具体生动,助推了“丰都鬼城”民俗文化的形成。清道光重臣陶澍在《酆都望阴王山》一诗中写道:“官府真人事渺茫,传讹谁与问阴王。扁舟此日山前过,惟见疏林挂夕阳。”这首诗证明在清代时,丰都“鬼城”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从诗句内容中可知,由于人们在传闻中误将“阴”“王”二人连缀为“阴王”(古代行文无标点符号),于是原为仙山的平都山渐渐被附会为“阴王”(阴间之王)居所,演变成有“阴曹地府”的鬼都,相传是人死后亡灵的归属。
于是在明清时期,平都山上陆续建起了许多与“阴曹地府”相关的道观、寺庙、殿宇。靠着这些传统文化的积淀,今天的平都山、即名山,成了丰都鬼城名山风景区。
鬼城名山牌坊是进入鬼城游览的大门。牌坊上写有“天下名山”四个大字,楹联“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系改自诗仙李白的诗句“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意思是:敢笑世上人,死后沉魂到北罗酆山受审判。还有一个石牌坊,楹联“名扬中外归宿地,山秀西南别有天”,横批为“幽冥世界”。
丰都鬼城就在山上。入内坡高路陡,有缆车助行,但我们坚持一路步行上了山。景区以博大精深的鬼城文化,精美怪异的雕塑,神奇美丽的传说知名。一路上最先看到哼哈祠。哼将郑伦将鼻一哼,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哈将陈奇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两人都是商纣王的大将,姜子牙封神时,封两人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为哼哈二将之神。接着是报恩殿,与目莲救母出地狱的故事有关。
奈何桥,为三座并联的单拱石桥,桥面成弧形,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附会为阴间的奈何桥。传说这是人死后到阴间的第一道关卡,不仅是通往阴曹地府的通道,也是检验人在世时是善是恶的关口。百年之后善人过奈何桥就能顺利通过,恶人会被守桥鬼卒用利刃尖叉打落到血河池中被铜蛇铁狗撕咬吞食。奈何桥两边的石桥,左为金桥,右为银桥。在世为官清廉有神佛接引,过金桥飞升成仙。在世行善积德者有白无常迎接,过银桥经阴天子发落转世投富贵人家。奈何桥有两副对联表达这个说法:积德修行奈何桥易过,贪心造孽尖刀山难逃。第二副为:三步跨过奈何桥,知尔是善是恶;一气走通金银道,赐汝发福发财。过奈何桥是寥阳殿,也称大雄宝殿,供奉弥勒佛(未来佛)等。
路上有座无常殿。黑白无常,为源于中国道教神话所言的无常鬼,即死神,负责接引人死后之鬼魂入于阴曹。一白一黑象征一日一夜,也象征一阳一阴。“无常”原是佛教用语,为变化之意,因此表示非永恒存在的,所谓“诸行无常”,在《地藏经》将其具象化云“无常大鬼,不期而至”。
下一站是孟婆庄。传说人死后,魂灵要到孟婆庄报到,把生前的善、恶、功、罪登记一番,并在轮回簿上注册,然后投胎转世。投胎时间一到,魂灵由黑白无常押至孟婆庄,有老妪殷勤迎入门内。此时,三位千娇百媚的丽人备茶,三姝含羞劝饮。红袖雪肤,香气袭人,怎不让人魂夺神迷?于是举杯一饮而尽。未及回味茗香,杯底已现浑泥半匙,面前丽人化为骷髅僵立,华堂变成茫茫荒野。这一迷一吓使魂灵对生前的一切经历,都不复记忆,这就是迷魂汤。飘飘荡荡的阴魂已成了再世的婴儿呱呱坠地了。
接着就到人们常说的鬼门关了。黑门黑墙,漆黑得有点阴森。血锈般的横匾上有“鬼门关”三个大字。鬼门关,传说是人死后到阴曹地府报到的第二道关卡,是阴世、阳间之交界外,死亡的边缘。两旁有十六鬼王和把门小鬼看守,于此盘查过往亡魂。在世为善的亡魂携“路引”(通行证)便能顺利通过;而在世作恶的亡魂会苛刻盘查,验明身份后押往十殿受审,再打入地狱受刑。鬼门关为鬼城代表景点之一。大门有对联:明朝趣事鬼门关前检路引;汉代传奇平都山上有神仙。民间更是流传“鬼城走一走活过九十九,跨过鬼门关一生都平安”的说法。
过了鬼门关,就是黄泉路。有副对联说:行善积德黄泉路上心不惊,造孽作恶刑律面前不易过。黄泉,原指地下的泉水,后被用作阴曹地府的代称,黄泉路也成了通往阴曹地府的必经之路。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故事“郑庄王掘地见母”。
继续前行就是望乡台。望乡台原指古代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的人为眺望故乡而登临的高台。后来成为神话传说中,人死后眺望阳世家乡、和亲人告别的地方。游客们则认同这副对联:“踏上黄泉路:红尘生涯原是梦,幽冥黄泉亦非真。”
终于到天子殿了,由牌坊、山门、殿堂组成。天子可不是普通的皇帝,而是阴天子,阴间的天子,也就是阎罗王的办公地点了。殿堂正中供奉阴天子6米高坐像,是鬼城名山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
黑白无常把恶人亡魂引到地狱,接受刑罚。殿内有“善恶昭彰”“神目如电” 等牌匾,还有楹联“任尔盖世奸雄,到此亦应丧胆。凭他骗天手段,入门难再欺心。”两边则站立着牛头马面夜游神日游神等十大鬼差。他们构成天罗地网,密而不漏。无论恶鬼伪装成什么,都会被捉拿归案的。前面是四大判官,手捧生死簿,执朱砂笔,能决定人的生死。
天子殿两边为东地狱、西地狱。墙上描绘着十八层地狱的种种刑罚。十八层地狱,各种酷刑看着都可怕。真该把那些那干做坏事的全都扔进这里,看看这世上还有人敢昧着良心干坏事不。十八层地狱有多种说法。这里的东地狱塑刀铡、磨推、挖心、炮烙、寒冰、刀山、车裂等地狱和“唐王游地狱”等组像。西地狱塑碓舂、锯解、下油锅、拔舌、挖目、掏心、转轮等刑,以及活捉秦桧等组像。壁画表现的地狱,则有畜生地狱,刀兵地狱,泥犁地狱、剥皮地狱等等。
关于具体审判的事,另说由十殿阎君和判官门处理。他们根据鬼魂生前善恶,予以发落。名山有座十王殿。可惜正在修缮,无法探幽。
为了让游客形象地了解地狱的情况,这里还演出《地府探秘》,用声光电活灵活现地表现刀山火海、吊筋狱、石磨地狱和油锅地狱等。令恶人胆颤,让好人解气。
丰都鬼城这些景点,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死后的审判流程:黑白无常拘来魂魄,判官查看生死簿,验明正身,计算一生善恶功过。功大于过者,送过奈河桥,饮下孟婆汤,再次投胎为人;过大于功者,依律审判,打入地狱受罚。
整个审判过程,怎么看怎么像一本醒世绘本:用生动而具体的案例告诫人们,只有乐善好施、善待自己、宽待他人,才能逃过死后的审判和惩罚。恰恰印证了那句古老的谚语:“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这些建筑宣扬“行善自有神保佑,作恶难过奈河桥”“好人升天堂,坏人下地狱”的上善文化。游览名山鬼城,我们不仅浸淫在上善文化中,而且了解了许多词语的出处,如迷魂汤、鬼门关、黄泉路、夜游神、上刀山等等,都来自传统的鬼文化。
名山上还有药王殿、财神殿,送子观音,星辰墩,玉皇殿,百子殿,二仙楼,钟馗殿,五云楼等景点。
名山景区以“鬼国京都”闻名于世。这里佛道儒相融共生,以“惩恶扬善、唯善呈和”为文化内核,是中国宗教文化多元化的代表景点之一,集东方鬼神文化之大成。其震撼的是心灵。警醒的是红尘,宣扬的是善恶昭彰,展现的是公平正义,传递的是忠孝仁义,温良恭俭让等社会正能量。
其实地狱概念,西方也有,如欧洲名著但丁的《神曲》里描述:地狱的形状仿佛一个上宽下窄的大漏斗,共分九层,罪恶的灵魂按生前罪孽的大小分在各层,接受不同的惩罚,如贪腐、暴君暴徒、放高利贷者,最底下一层是叛国卖主的奸贼。出地狱,然后穿越山门进入收容悔过灵魂的炼狱。炼狱又称为净界,基督教指认生前罪恶没有赎尽,死后灵魂暂时受罚的地方,今天也用来比喻人经受磨练的艰苦环境。炼狱像一座山,分7级(层),对应人类的七大罪过,即傲慢、忌妒、忿怒、懒惰、贪财、贪食、贪色。灵魂分别在各层忏悔罪过,洗涤罪过,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最高一层为伊甸园。然后经过构成天堂(天国)的九重天(日月,金木水火土星,外加恒星天、水晶天,分别由普通人、善人、多情人、学者、烈士、贤君、隐士、圣灵、天使居住)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面前。中国传统的地狱有十八层,而西方的地狱只有九层,却多了七层的炼狱。至于西方的九重天,中国传统则有三十三重天对应,名山有景点三十三重天,用三十三阶石梯来表示,登一步石梯代表一重天。难怪名山景区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
名山西边架有一座阴阳鹊桥,过桥就是“阳间”双桂山。双桂山与名山对峙相望,状如笔架。北宋嘉佑四年(1059),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从眉山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途经丰都,游览了双桂山并留下了《仙都山鹿》等千古佳句和“白鹿夜鸣迎嘉宾”的优美传说。现为森林公园,建有苏公祠、恩来亭、贺龙阁、护国亭(纪念刘伯承在此讨袁护国)、大成殿、道子堂、观音阁、鹿鸣书院等景观。
周恩来总理曾于1958年3月视察丰都,他指示:“名山很有文物保护价值,要维修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时候,有个专管人生死的阎王爷。”1995年12月,李鹏总理视察名山,留下了“名山有山山有名,鬼城无鬼鬼无城”的墨宝。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高关中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32375-146996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