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点评明故宫之灾 精选

已有 5016 次阅读 2011-6-15 08:29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fire

点评明故宫之灾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现存的名胜古迹建筑群内,历史上曾屡次发生火灾,火灾次数最多的地方,当属故宫。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到1420年始告建成。

 

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明成祖命人在午门前搭起高台,扎起蟾宫月殿般的彩阁,称作“鳌山灯火”,自己做午门之上看焰火,不料大量的焰火引起火灾,殃及午门城楼,烧毁城楼并烧死多人,连当时指挥救火的最高军事长官马旺也被烧死。【这一场火灾,性质与沈阳高层建筑火灾多有相似之处,都是焰火,都是高层建筑,都是热薄型材料,都是寒冬腊月,风高物燥的季节。故宫午门之灾,不过是皇帝领导不懂火灾的一次意外罢了。然而,领导者不懂火,导致的火灾问题还少吗?这个社会需要专业化管理,需要消防工程师来拦住领导的肆意妄为。】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四月八日,故宫三大殿因遭雷击引起火灾,大火熊熊,势不可挡。学府秘阁邻近三大殿之一的奉天殿(即今之太和殿)亦被殃及,其时,大学士杨荣率领300名勇士将御书、图籍抢运至东华门外,幸未被毁。而明成祖朱棣却十分惶恐,认为这场大火是老天对他的惩罚,起火当天就到太庙和社稷坛祭祀,祈求祖宗和上天保佑。但是上天和祖宗并未保佑朱棣的一片忠心,在这场大火之后的十几年时间内,宫内几乎年年失火,所以,故宫三大殿直到19年之后才重新修复。【1421年,是全球变冷,火灾高发的年份,由于干旱和干风,形成了火灾危险的时段。Amsterdam大火,即发生在该年。虽然是雷击,如果是任意一次小火,都有可能失控,这是气候的威力。】

这次修复之后才过了3年,也就是公元1443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奉天殿又一次遭雷击起火。幸亏这次大雨倾盆,遂将大火浇灭。【古代不懂避雷技术,当故宫建筑是北京最高建筑之时,奉天殿的鸱吻就成了避雷针。通常鸱吻是木制,导电性和导热性都不良,因此不能发挥避雷的果效,失火是不可避免的。古代建筑,如果能够长期保存,内在一定有避雷的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又过了两年,即公元1445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日,看花匠用火不慎,烧毁御花房两座,大火既而蔓延至御器库,烧毁御器一大宗。皇帝当时十分生气,本来按当时的律条应当判看花匠拘禁,但皇帝命吏立马斩之。【皇帝老儿一生气,花匠就倒霉,这也是问责制不负责任的表现。1993年福州大火后董扬玲被迅速处决,也是如此。火灾之中没有人祸,只有系统和制度的缺陷和气候的影响。当事人有错,管事者更有错,怎么能以处决代替调查呢?这又是一次气候便于火灾蔓延的案例,秋高气爽,风干物燥,一次小火足以成灾。第二次Amsterdam大火,发生在1452年,时间性质相近。】

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是皇宫火灾频发的一年,这一年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连续三次宫内起火,而每次起火都有数个地方燃烧。孝宗皇帝不去追查人为纵火的嫌疑犯,反而怨天尤人,罢止了次年的元宵灯会。倒是有一个算命先生非常聪明,他发现一个姓李的太监十分可恶,就在皇太后面前以算命为由,说李太监动土犯岁忌招致灾祸,太监畏罪自杀。【根据竺可桢的说法,1470年到1520年,是我国气候变冷的一段时间,徽州经历的大量的火灾,广东来的太守何昕鼓动当地人高树防火墙,被记录在1506年的《德政碑》上。所以,1498年是有可能是当地(北京)极端气候高发的年份,因此故宫之灾是可以理解的。】

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武宗皇帝派人入宫中悬挂彩灯,彩灯一个挨一个,辉煌如白昼。武宗十分喜欢玩鞭炮,宫中放着大量的鞭炮。一个鞭炮引燃了其它鞭炮和彩灯,随即酿成冲天大火。这次大火从傍晚烧到次日天明,烧毁宫殿6(玉德、安喜、景福殿),连皇帝的玉玺也烧没了。【1508年,王阳明在江西庐陵(吉安)被火灾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只好让所有的建筑后避三尺(或两尺),增加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达到避免火灾蔓延的效果。1514年,水城威尼斯发生城市大火,1518年德国马车匠改造消防泵,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灭火需要,因此这一次故宫之灾不是偶然,而且全球气候变化在故宫的回响。】

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二十六日,宫内东偏房又起大火,延烧房屋14间,世宗皇帝告诫大学士张聪说:宫中地狭而屋多,且屋宇相连,所以火灾频发,且每每连烧。我闻南京宫中诸门皆砖砌,不用木。固知圣祖虑深。今所毁者,不须依旧式,未毁者量为规划,务使道途疏豁,堂舍整简,勿令相近。门俱如南京制,以免火灾。【故宫多木料,少隔离,冬季太干,夏季降水不足,是导致故宫多灾的关键。针对这一灾难,故宫采取的措施是隔离,即每隔几间有用的房子空出一间用于隔离,完全摆脱燃料负荷,降低火灾的蔓延风险。】

这次火灾之后,平均每三两年皇宫内就发生一次火灾。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皇宫内因太监燃放烟花和用火不慎等引起火灾七八次。【毕竟中国古代建筑使用了太多的木料,风干后的木料,热值高,温度高,难以灭火。韩国崇礼门之灾,就体现了木材老化干燥之后的异常风险。新鲜木材水分多,老化木材纯燃料,水分吸热常阻燃,缺水燃料火特热。】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农历四月十三日,故宫内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文武二楼,午门,朝天门,又一次燃起冲天大火。这次火灾的原因仍是雷击所致。火灾损失惨重,三殿二楼十五门俱焚。火灾起时,皇帝命奴仆、士卒抢运《永乐大典》,幸使大典未焚。【这一次是全球温度变暖期间的灾后回响,15561015日,杭州大火,延烧数千家,这一场大火与杭州大火同一个周期,是1556年夏季高温之后带来的极端气候引发的火灾(“孟秋之月行夏令,则冬季多火灾”)。】

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乾清宫、坤宁宫遭火灾俱焚。刚刚过了半个月,皇宫内存放皇帝宝物的承运库又遭火灾,将累朝历代所藏宝物尽皆焚毁。隆庆六年(公元15721122日)十月和万历元年(公元15731216日)十二月,慈庆宫内厕所和慈宁宫厨房分别起火一次,幸亏扑救及时,未酿成大祸。【这是典型的人为过失,由于发现及时而没有成灾。期间气候的不配合,也很关键。如果有大风,则火焰蔓延迅速,凭那些太监的救火技术,根本救不了。】

有道是,南人北迁不谙火,极端气候易成灾,气候变化常起伏,太监灭火多烂额。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2992-455396.html

上一篇:说说我的逃生学
下一篇:也说风水与科学
收藏 IP: 120.65.8.*| 热度|

4 马峥 谢鑫 孔晓飞 vt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