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说说我的逃生学

已有 5115 次阅读 2011-6-9 09:04 |个人分类:逃生常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egress

  说说我的逃生学

 我在消防工程领域所学的第一门课,是《生命安全规定NFPA101LSC》,然后又学了一些《火场毒性学》,《烟气检测与管理》,《逃生系统设计与应用》等科目,综合起来可以对逃生学内容作较为全面的评估。 

扣除《火场毒性学》,一般逃生学理论包括: 1. 人机工效学(或者逃生测量学,就是逃生容量和效率问题);2. 逃生运动学(就是把个人当作质点,研究其群体的运动规律;3. 火场行为学(就是人们遇到火警之后,如何调查、研究、决策并行动的过程,由于这一部分不确定,取决于用户的熟悉程度和心理状态,所以是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关键环节,有很大的弹性。不懂人们在火场如何反应,就会发生过于简化逃生设计的效果,当然是不可接受的。);4.恐慌理论(或逃生灾难学,就是研究群体灾难的发生过程,主要是心理学和人群分析,是人流管理的内容。人流管理=运动学+灾难学)。 

对于人机工效学(或人机工程学、逃生测量学),国内近11年来发生的49次校园踩踏是主要的对象和实例。楼梯的高深比,宽度,照明,报警强度等,都是人机工效学的研究内容。由于儿童的身体正在发育,没有合理的楼梯参数,所以在不合心理预期的楼梯面前,儿童容易摔跤,由此引发了多次的楼梯踩踏事故。所有校园踩踏的发生,都有一个楼梯容量的问题,就是楼梯有效宽度除以个人基本宽度(每人0.3英寸,国内剧场大门宽度是0.65厘米),得到建筑的基本逃生容量。如果分析下来,所有的发生踩踏的楼梯都不合格,主要是容量问题,其次是参数问题,还有照明强度问题。对付校园踩踏问题,关键是楼梯参数的合理设置和逃生容量的有效使用,对此人们都归纳为人流管理失当而掩盖过去了。 

对于逃生运动学,就是把人体当作质点,研究大量质点的运动规律,关键是人群的密度会导致行动速度下降,所以有一个最优逃生容量问题。在该逃生容量下,密度乘以速度达到最大值,这是所有逃生模拟软件的研究对象,也是众多逃生软件得以开拓市场的原因(因为不能随便拿人群做实验)。第一款成功的逃生软件,Exodus,是为了Airbus 380双层空间的逃生设计。通过研究不同逃生门的位置,达到最佳的逃生效果。当前消防领域很时髦的观念,基于性能的消防设计,所需的参数之一就是有效逃生时间,需要使用软件模拟,为消防工程师带来大量的咨询工作。市场,就是靠工具的完善而发展起来的。 

火场行为学,就是发生报警时,人们如何应对。这里包括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实例和火场逃生的实例,主要理论基础是70年代 Wood对英国火场逃生行为的调查统计和Bryan对美国火场逃生行为的调查。每一次大规模的逃生事件,如1993年世贸大厦被炸和2001年世贸大厦倒塌,都有大量的火场行为学研究,就是统计有多少人延误了逃生过程,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在什么地方。所有逃生场合,除非是训练有素,一般逃生行动前的准备时间,往往超过实际行动时间,因此了解火场行为学,有助于设计出有效的报警装置,改善硬件的使用效果。 

最后一点,就是非定量的逃生内容,包括恐慌理论和人群灾难发生理论。我在范美忠逃生事件发生之后,对恐慌理论很感兴趣。很多大规模灾难的发生,就有恐慌的影子,如纽约的一个船长,在火灾发生之后的错误决定导致1000多人被烧死和淹死;克拉玛依大火中,有很多人被挤压踩死,如果不是儿童恐慌,不会有那么大的伤亡;深圳舞王大火没有失控(喷淋头正确动作),却因为踩踏堵塞了出口,导致44人的伤亡。所有这些群体场合发生的现象,都有心理学中的恐慌因素。为什么恐慌理论没有独立成为灾难学或应急逃生学的内容?因为英语中的恐慌,比较强调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难以测度,所以大部分逃生工作者否认恐慌的存在,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逃生模型来模拟逃生过程了。也就是说,由于逃生模拟需要否认恐慌(或假定没有恐慌),所以恐慌理论得不到重视。而德语强调恐慌的外在表现,所以有一些恐慌的定量研究。英语逃生研究者把所有的群体灾难定量为硬件的因素,而心理学是否对踩踏的发生有贡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要是据此来否定我的研究,我也没啥意见,因为我知道主流学术界的态度就是如此。 

很多批评范美忠的人,丝毫没有意识到应激状态与日常行动的不同。如果日常逃生行为可以照搬到应激状态,人们永远也不会有踩踏,更不会有群体灾难了。硬件看上去没有一点问题(如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地下通道),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导致几百人前往地下通道避雨,踩死90多人,这难道可以用逃生运动学或者逃生测量学来解释?北京密云密虹桥踩踏,从硬件角度看不出一点问题,唯一的缺点是人流管理不善,而管理不善是造成恐慌的主要原因。很多青少年车祸,是拿油门当刹车,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蓄意杀人?药家鑫的问题,也是如此。药家鑫的日常行为很正常,而车祸时的应激反应不正常,根据我的常识,这可能是一时糊涂,“应激杀人”,如此而已。如果不同意我,请提供他一贯很坏的证据。杀人仅仅是一个孤证,不能证明他一贯如此。动机,动机,我们永远要看他危害社会的动机,而不是杀人事件本身。在司法领域,不能光看行为,不考虑动机和预谋。 

斯人已逝,再来追求公道已经是多余的了。我只是希望任何有理智的人知道,“地动山摇那一刻”,要求人们“狠斗私字一闪念”,是不可能的(Mission Impossible)。这是本能,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本能。我说逃生学,其实更想说的是灾难学,灾难发生之时,颠覆了逃生(运动)学的所有理论,人类行为不可预估。当灾难发生之后,一切人类的规范都没有了,只有应激逃生反应。你不相信逃生反应离谱?看一看成千上万的踩踏受害者吧,他们为什么会犯愚蠢的错误呢?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受害者会和旁观者一样理性地思考。“庄周梦蝶”,你又不是庄周,怎么知道他那一时刻在想什么?我们研究恐慌的目的,就是避免在逃生过程中发生导致群体灾难的恐慌。如果能够避免恐慌,也就有可能避免群体灾难了。 

有道是,人机工程重测量,逃生运动看时间,火场行为看报警,群体灾难因恐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2992-453174.html

上一篇:药家鑫死了,我也很心痛
下一篇:点评明故宫之灾
收藏 IP: 120.65.4.*| 热度|

4 刘颖彪 谢鑫 赵星 vt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