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与普通学者息息相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我们理应密切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变化趋势。面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今后的变化,您已经准备好了吗?注:本文仅作非正式参考,正式措施以基金委发文为准】
相对于973、863等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的公平性更高、在学界的口碑也更佳。NSFC是普通学者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而能公开争取到的国家级项目。所以,普通学者尤应关注NSFC的变化趋势。据悉,今后我国NSFC的总经费、申请、资助、管理等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已初步确定或已提上议事日程的部分变化包括:(一)总经费快速增长。我国NSFC的总经费将从2010年的80多亿增加到120亿左右,这种近50%的经费增长幅度非常喜人。
(二)普通项目的执行期将从目前的3年增加到4年。
(三)普通项目的单项资助额度将从目前的30-40万增加到60-80万,今后国家基金的1个项目将相当于目前的2-3个项目。
(四)对于普通项目,也很有可能采取目前重点项目的资助管理模式,即每个人的在研项目将从目前的2项减为1项,即一个项目完成后才能申请下一个项目(少数学科在今年就开始原则上实施,是否全委推广尚未确定)。
从这些即将实施或正在酝酿的变革措施可以欣喜地看到,NSFC敢于充当改革的排头兵,这些变革措施也更加符合基础研究自身的特点,可以说,NSFC是继续值得大家高度信赖的。
我们从这些变革措施可以解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首先,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级项目相比,NSFC的整体产出效率是最高的,其总经费快速增长的意义非常重大,这种变化对于提升国家基础研究的整体产出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事实上,2010年医学部的单独成立,使得NSFC的地位大幅提高,中国NSFC的实际地位相当于美国NSF和NIH的组合。如果参考美国NSF和NIH的经费数量和比例,可以肯定,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总经费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其次,对于学者个人来说,资助额度的增加、执行期的延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让学者从跑项目、填表、汇报等科研之外的琐碎中解脱出来,让受资助的学者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科学研究本身。我一直认为,评价科研改革是否真正有效的一条重要判断标准就是看变革措施是否更有利于青年学者。从这一点来看主持限项,如果各个学科都全面实施这一措施,每个学者所能主持的在研普通项目数从2项减为1项,这无疑给了更多年轻学者接受资助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减目前经费过度集中于“知名”大牛的弊病。今后,真正有实力的年轻学者即使拿不到数百万、上千万的大课题,也可以在80万的资助规模下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了。
另外,我们也要从思维方式上逐渐适应这些变革。面对今后NSFC的变化,您已经准备好了吗?比如,在申请书的撰写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是否应该适应资助额度的成倍增长?申请书的研究内容是否也应比原先钱少时的研究更加饱满、丰富才行?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是否都应有所增加才合理?评议专家们的评判思维是否也该适应这种变化才对?基金委在给评议专家分配评审项目时是否该做特别提醒?还有,单个项目的成果数量和质量肯定也要水涨船高,今后以低数量和低质量成果结题可能要out了,至少要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才勉强说得过去。如果对可显化的成果不高度重视,估计相当一部分人今后将很难申请到后续项目。
【图片源于网络,与主题关系不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