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5后无知青年眼中的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yanli45 黄莲树下弹琴,垃圾堆里唱歌

博文

无知小青年在开学典礼上的新生致辞 精选

已有 8617 次阅读 2009-9-6 15:02 |个人分类:小青年的喜怒哀乐|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2009级XXXX专业的新生杨延丽,十分荣幸有机会能站在这里。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一个苍鹰的故事。

鹰是苍穹之王,同时也是飞禽家族中的长寿之星,它的寿命可高达七十多岁。
  可是,当鹰到达四十不惑之龄的时候,它的生命之旅却要出现一次生死裂变:它那弯曲如铁钩的长喙已长至腹部,昔日的利刃已经成为生活的累赘;它那锋利如刀的双爪已被厚厚的老茧所覆盖,丧失了力抓千钧的功能;更可怕的是那一身臃肿不堪的羽毛,使它再也不能冲腾九霄,盘旋云际而视地上的狐兔鼠如盘中餐了。它跌入了生命的低谷,扣响了地狱的大门,它们之中的一批弱者就这样在生灵的世界里消失了……
  然而,它们当中的强者却选择了另一条炼狱之路,奋力飞进了那万仞绝壁的崖穴,开始了长达150天的生命涅槃:前50天它不断用累赘的长喙撞击岩石,直至折断并长出新喙;第二个50天,它用新喙啄尽覆盖着利爪的老皮,又使双爪灵活锋利,矫健如初;第三个50天它用新喙拨去身上所有的羽毛,待鲜血淋漓的身体结痂、脱皮,再长出一身丰满轻灵的羽毛。终于,一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苍鹰又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苍穹之王再生了。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年轻的同学们,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魄力呢?

人生短短数十载,能做的事情有限。其中很难做到,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战胜自己,热爱自己。战胜自己意味着要克服许多的缺点,比如惰性,也意味着要克服内心的胆怯,相信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轻言放弃。而热爱自己首先就要珍惜有限的生命,不要虚度了美丽的年华。20多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光,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对生活的热情,珍惜时间便是永恒的智者。同时也要热爱父母,热爱身边的人,因为有了他们,这一路才如此美丽。

今天,历经重重考验的我们,即将开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迎接我们的将会是更多的挑战,心里难免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

处在这一时期的我们要能够独立思考:学业上,要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把书本,文献上的内容转变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能形成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生活上,能够独立处理好日常事务,但最重要的是,能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白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去寻找一个愿意为其奋斗一生的事业,将个人才能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学有所用。

同时,思想可以天马行空,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行动。无论是在研究生期间还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脚踏实地才是实现成就的基本原则。

 

同学们,人生是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过去的一切全都存在于未来,未来的一切全都起步于现在。让我们用求知和思考的快乐来填充生命的颜色,让坚实的脚步踏响今日的旋律和明日的晨歌,以奋进的姿势揣着梦想上路,无愧于自己的青春,无愧于我们的时间和生命。

谢谢大家!

多亏老师,我才有机会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虽然写的一般吧,但是对有的同学却说到了心里,一个是那个鹰的故事,一个是“人生短短数十载那一段”。其实很多人偶尔都会想过这个问题,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寝室的一个同学跟我说,她最近的感触特别深,看到那些博士师兄师姐的样子,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经是大人了,时光一去就不复回了,于是便心慌,害怕就这样失去了青春,害怕以后会后悔。

有多少人能没有遗憾呢?我们能怎么做?真的能“无愧于自己的青春,无愧于我们的时间和生命”吗?我不能保证,但是,至少我们有很多可以做,至少我们能减少遗憾的程度,这就是收获。

在致辞中,我没有像很多同学那样谈一下我们的研究所或学校有多么好,来这有多么荣幸。第一是因为,事实上很多人在了解了一个地方之后,那种高不可及的感觉就会消失了,反而会形成一种“原来不过如此”的感觉。这是因为当初不够了解,而预期太高,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第二是因为,我觉得无论是在哪里,有些该做好的事情都该好好的,踏踏实实的做,有些问题我们总得去思考,与在哪读书无关,与从事什么职业,选择什么道路无关,因为共同点就是,我们活的是人生。

一位博友提出了对鹰的故事的怀疑,并提供了相关的网站http://blog.vsharing.com/zoee/A902259.html

非常感谢这位博友,也请大家可以看一下,再决定一下是否愿意去相信这个故事。如这位博友多说,确实是很多事情其实不是像我们想象的美好,去怀疑,去思考,这是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做的,发现真相。但是我觉得也不要因此太失望,我们是需要信仰的,你可以选择去依然相信,也可以有别的信仰,比如“去发现真相”。
    再次感谢这位博友对我的提醒。



导师与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5633-253818.html

上一篇:我要是我
下一篇:敏感话题——生老病死
收藏 IP: .*| 热度|

22 武夷山 苏青 孔凡晶 刘玉平 郭战胜 陈儒军 李万峰 王德华 蒋敏强 肖重发 马中良 范华乐 杨秀海 刘颖彪 魏东平 苗元华 李学宽 高建国 唐常杰 李正 马利祥 qq0hl081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